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不应成为西方国家的钢材附庸

(2009-10-15 08:40:12)
标签:

杂谈

 

从国际大环境来看,中国的钢铁业实际已经陷入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和资源贸易垄断的“双重包围圈”之中,而且当钢铁行业的整体业绩不佳和出口剧减真真实实地出现,说明已经进入深度“包围”阶段,若不进行行业内部“大手术”,后面的局面将异常尴尬和更加惊险。(1015日《世界新闻报》)

 

中国钢材出口贸易十年间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仅2008年,就累计出口钢材5923万吨,其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不过,这个数据和“桂冠”已在今年上半年成为历史。据英国钢铁统计机构ISSB的数据显示,在2009年第二季度,中国自2005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成为钢材净进口国,出现“钢材进出口赤字”。在中国钢铁产品出口锐减的结构比例中,原先的主要出口目的地均出现大幅下降的局面:

 

2009年上半年,中国向欧盟的钢铁产品出口减少81%,向亚洲市场的出口减少75%,向中东地区的出口减少68%,向北美地区出口也减少了至少51%。当然,大家对英国人的统计数据是否准确,可能存在质疑。但这并不重要,因为中国钢材出口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今年上半年中国的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净进口135万吨,而去年同期则是净出口1988万吨。随着相关全球贸易保护主义行动的加速,中国钢材出口疲软的格局在短期内不可能得到改变。

 

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下游围堵”,资源性领域的贸易垄断则属于釜底抽薪式的“上游绞杀”,国际铁矿石价格居高不下等不利因素对于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成本管理不具备国际比较优势等软肋对中国钢铁企业必然造成巨大的冲击。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中国钢铁产品出口减少了,但美国、欧盟针对中国的反倾销、反补贴并没有放松,且愈演愈烈。

 

美国商务部10月7日宣布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发起反倾销和反补贴税调查,并称这项调查是应美国三家钢铁公司以及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的要求发起的。美方公司要求对从中国进口的无缝钢管施以98.37%的反倾销税,并对中国政府的补贴征收额外的反补贴税。在这之前的10月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发布公告,裁定中国输欧无缝钢管对欧盟产业构成损害威胁,决定征收17.7%至39.2%的最终反倾销税。

 

中国钢铁产品出口缘何成贸易摩擦“重灾区”?资深财经评论家梅新育指出,和纺织业等中国独具优势的产业不同,钢铁是西方国家十分看重的战略基础产业。钢铁工业的这种布局意味着当需求收缩时,西方各国都会加大力度保护本国的钢铁产业。比如美国钢厂前期申请对中国油井管产品进行“双反”调查时,相关工会组织就刊登声明说,由于中国低价产品的冲击,预计在6000名左右的美国油井管产业工人中,至少2000人处于失业状态。

 

实际上,中国钢材大量出口只不过是在演绎一种搬山运动。我们把国外大量的铁矿石搬过来,再出口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钢材,这对国内钢铁业的长期发展并没有好处,反面加剧了铁矿石资源的紧张与能源需求的紧张。换句话说,我们一边承受着节能减排的重压,一边又消耗着大量的能源、污染着环境出口低档次的钢铁产品。

 

在国内产业结构中,除化工行业外,钢铁行业属于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产业,其中能耗占全国15%,污染物排放占全国14%;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落后炼铁能力约1亿吨,落后炼钢能力约5500万吨。近几年来,尽管国家出台了若干调整钢铁产业结构,加强钢铁业集中度的政策措施,但收效甚微。现在,集中度不断下降的钢铁业与已经形成垄断的国外铁矿石供应商相比,已经变成一个弱势群体。因而迫切需要国家政策的调控来强制“体能升级”。

 

中国的钢铁产品在西方国家的遭遇,不禁让我们感到心寒。我们将钢材低价卖给他们,反而遭到他们的“围追堵截”,进而让中国变成了他们的钢材附庸。这是我们不能接受的。基于此,政府管理部门应对国内钢材出口政策进行调整,即由过去以出口为主,调整为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通过调整钢材出口结构,以此改变钢材出口中低附加值品种多、高附加值品种少,数量多、创汇少的格局,从而形成钢铁产品出口多层次化、出口地域多元化的战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