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利用外资减少不必过分担心

(2009-02-19 10:12:43)
标签:

杂谈

   

 

商务部216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75.41亿美元,同比下降32.67%。这是该数据自200810月以来连续第四个月出现同比负增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张小济表示,1月份利用外资出现大幅下降是在预料之中的事,这是和国际经济发展趋势紧密联系的。(219日《国际金融报》)

 

虽然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去年同期基数超常增长和春节长假因素的影响,20091月,我国吸收外资同比出现一定降幅,但实际使用外资金额与2008年月度平均76.99亿美元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相比基本持平,高于20089月国际金融危机加剧以来各月平均61.66亿美元的实际使用外资规模。

 

尽管官方或相关机构一再申明我国利用外资下降是预料之中,属正常现象,但仍在坊间引起不小反响。可以说,人们对外资是即爱又恨,欲迎还拒。一方面我们吃够了外资涌入的苦头,这些外资在国内攻城略地,抢占各个产业的制高点;另一方面又担心外资整体性流出,尤其是在金融危机的非常时期,这种流出很可能打击市场信心。

 

不过,一些分析人士认为,外资的减少也许给中国企业带来一个新的契机。这或许就是硬币的另一面。现在,我国部分地区或产业招商引资已经陷入误区,通过土地和税收盲目吸引外资,对于目前走向扩张的我国经济意义不大,GDP的增长也不一定一味地依赖外资。许多地方和行业对外资的畸形重视,甚至患上软骨病,恰恰说明我国对内开放发挥的作用过于薄弱,内资特别是民间投资数额过低,内需提振不力。

 

有专家在研究我国引进外资问题时得出结论,我国的外资对有效率的内资的比例在0.29和0.58之间。这样一个比例十分接近于目前世界公认的外资依赖国,如新加坡、荷兰和爱尔兰等。不过,其中区别在于,这些国家都是小国,容易形成外资依赖,而对于我国如此庞大的经济体,比例达到这样的高度,却是反常的。即便是在经济更为自由化、更为开放的美国、韩国等国家,内外资比例也远低于我国。

 

以上海为例,外资企业占据上海服务贸易的主导地位,2007年在运输、旅游、咨询三个规模最大的项目中,外资企业出口占比分别达65%、69%和85%。由于外资掌握了我国出口产品的品牌与定价、销售渠道,我国一些行业的话语权,就此部分落入外资之手。而且,在外资企业迅速膨胀中,我国不少地方或行业不仅让出了庞大市场空间。外资企业凭借垄断主导产业和战略产业的核心技术,获得了我国巨大的竞争优势和利益空间。

 

目前,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存量相当大,在五六千亿美元左右,如果按照10%的回报率,每年的收益就高达500亿美元,这是一笔很大的收入流失,并会对我国的国际收支产生长期影响。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利用外资减少并不要过分担心。外资的减少作用,一是可以促进国内资本成长,二是可以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此外,利用外资的减少反映出我国经济环境的变化。过去那种依靠便宜地价、廉价劳力、优惠政策吸引外企的时代正在远去。相反,随着经营成本增加,以及政府采取了一连串对外资征税、加强土地和劳工管理的措施,外企在我国的处境发生变化是可以预料的。这种变迁使我国对外资的需求开始从数量为主转向质量为主。

 

事实上,目前我国已经不再是一个资金短缺的国家,其外汇储备已接近2万亿,达到创纪录水平。我国在引进或利用外资的同时,也在鼓励或支持企业进行海外收购、投资。在本月的一周内,中资就进行了两项大的矿业收购。2月10日,中国铝业公司透露,斥资195亿美元购买了近期市值大大缩水的力拓公司18%的股份。2月16日,中国五矿集团宣布,出资17亿美元收购世界第二大锌矿——澳大利亚OZ矿业公司。

 

相对外资的减少和更加谨慎的进入,政府亟待关注的应是,如何在继续推进改革中提高本土资本和资产的质量及服务水准,如何在官方推出的系列刺激经济政策中拓展国内市场,扩大对内开放。当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尚未见底,可以预料,外资减少还可能发生,我国还将面临更为严峻的吸引外资的环境,但这并不可怕,相反其给我国企业留下更多契机和空间,接下来就要看我国企业的表现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