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对石油降价还有多少期待?
(2008-12-31 10:56:10)
标签:
杂谈 |
在即将过去的2008年,国际市场油价疯涨猛跌。到7月11日,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一度创下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最高纪录。但此后,随着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市场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将会下降,油价又大幅“跳水”。截至12月30日,纽约市场基准原油期货价格收于每桶39.03美元美元,与历史最高点相比跌幅约为74%。(12月31日新华网)
我们注意到,12月中下旬以来,国际油价在每桶40美元左右盘整,涨跌交替互现,似乎降到不能再降的程度。今年下半年,国际油价一再下挫,分析人士认为,这不仅是因为大量投机资金撤离了市场,也因为美国甚至全球经济发展速度正在放缓,这从全球股市走势即窥见全态。对于2009年油价具体水平,什么时候能触底,目前各方看法不一。
世行预计,2009年油价将在平均每桶75美元左右。但摩根大通银行则预计,明年油价平均有可能降至每桶43美元。而美林的预测则称,过去几年里,中国一直是全球大宗商品需求增长的发动机,如果冲击美国、欧洲和日本的经济衰退蔓延至中国,石油价格可能在2009年跌至每桶25美元。
石油价格势不可挡的跌势,令市场人士也在思索究竟市场底部在何方。在近日普氏和路透召开的中国石油研讨会期间,一位市场观察人士表示,大多业内人士预计油价将在未来2年内回升,但问题是油价将在什么时候及在什么水平才会触底反弹。对市场人士所作非正式调查显示,似乎市场逐渐达成共识,即40美元/桶可能是合理底部。
不管油价最终跌至多低才回升,但有一点却是十分清晰的,即国际油价触及重大底部并回升后,将呈V型走势还是U型走势(即回升前长时间在低位徘徊。目前一些专家和媒体基本倾向于这种观点。但时间、价格水平及回升走势将主要取决于需求方因素,即全球经济前景。
事实上,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石油专家一直认为油价上涨到100美元以上并不合理,但现在油价的持续下跌,退回到100美元,甚至40至50美元,也不符合欧佩克成员国的利益。谁对谁错,现在都很难说得清楚。不过,油价的起落,往往与全球经济密切相关。历史上,油价几次大幅飙升,都对全球经济产生了较为严重的冲击,甚至导致西方主要经济体陷入衰退境地。
现在,人们不再预测油价上限,而是在评估油价底线,希望油价越低越好,最好是跌到一些机构预测的每桶25美元。人们期盼油价下跌或者持续下跌,从主观上看是无可厚非的。但现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近来油价大幅回落,主要原因在于国际原油期货交易市场投机炒作风潮暂时有所缓解。
就目前而言,对经济状况的感觉是影响价格的最大因素。实际上,对于原油出口国和进口国而言,无论油价是疯涨还是猛跌,都是一把“双刃剑”。最重要的是,油价应维持在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位,同时原油供应需要得到保证,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世界能源安全,而这恰恰是原油出口国和进口国在2009年将面临的共同挑战。
值得欣慰的是,国际油价持续下行为我国成品油价格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时机。国务院批准的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成品油税费改革,取消公路养路费等六项收费,逐步有序取消政府还贷二级公路收费,同时相应提高成品油消费税单位税额,在价内征收,即在征收时不提高成品油价格,实施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并根据当前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变化情况,降低成品油价格。
不过,虽然国际油价下行,短期内将缓和国内石油供应压力。但油价下行毕竟是暂时的,从长远看,我国的能源紧张困境并没有得到根本缓解,石油对外依存度在现在55%的基础上还可能扩大。私家车只占到我国成品油消费的6%,类似钢铁、化工等高耗能产业才是用“油”的大户,因此,抑制重工业对能源的过度使用才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为长远计,政府应将节能提升为基本国策,制订了中长期替代能源或可再生能源规划,并加速建设完善的公共交通计划,鼓励人民多搭公交车或地铁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