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移动高增长为何不惠及消费者?
(2008-09-24 11:43:50)
标签:
杂谈 |
9月22日,中国几大电信运营商纷纷公布关键运营数据,中国移动持续高增长,而其他运营商的下滑颓势不止。中国移动公布,8月净增用户717.5万,较7月份的710.5万升幅略为加快,8月底用户总数达4.29亿户。中国移动今年累计客户净增长5953万户,平均每月净增长744万户。(9月24日《第一财经日报》)
从中国移动每月增长744万户的成绩单来看,从一个方面说明了电信行业依然处在高利润高收入时代,尤其是在移动通信领域,由于单向收费等业务模式的保留以及套餐制的实行,中国移动高增长的保持已经是很现实的,所以有此结果也不应感觉到意外。因为我国电信业属于没有充分竞争的行业,中国移动想不高增长、想不赚钱都难。只不过像它这样保持着如此的高增长,在国内外产业界都是罕见的。
然而,中国移动的高增长,最起码于消费者们来说,电信消费并不是对称和平等的,特别是当双向收费、漫游费等有违市场规律和消费者意愿的资费标准依然存在且难以取消更改的时候,中国移动的暴利模式并没有从本质上改变和透明化,尤其是中国移动的“资费套餐”模式成为它继续保持高利润高回报的制胜法宝时,“套X”不光是套住了广大的消费者,更是套出了它的如此佳绩!
作为垄断企业,中国移动可以说已经赚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钱。8月27日,中国移动在香港发布了2008年中期业绩财报。截至6月30日,中国移动各项营业收入合计196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9%;税后纯利549亿元。也就是说,中国移动今年上半年每天的纯利润高达 3亿元,比2007年同期日均净增1亿元。按常理,它每天坐拥客户交纳上来的超3亿元利润,至少应该替作为上帝的广大消费者考虑一下。
让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许多媒体和经济界人士多次呼吁,但中国移动硬是不取消单向收费和漫游费。虽然它被境外投资者公认的目前中国赚钱最容易的境外上市公司,但它并没有赢得社会的尊重和消费者的认同。有媒体评论认为,收费高、收费项目多、名堂多,已经成为目前包括中国移动赚钱的主要门道,在这些门道下,让它风光无限。而在它风光的背后,是消费者的利益不断受到伤害。
近两年来,中国移动不仅没有取消单向收费和漫游费,而且继续推出他们花样百出的促销活动,照样以让利的名义忽悠着消费者。比如中国移动在目前所谓“单向收费”的诱惑下,许多消费者办理了各种各样的资费套餐,原以为可以真正享受单向收费的实惠,却不曾想,这些套餐要么交月租,要么交来电显示费,要么捆绑其他业务,而真正落到消费者身上的实惠又有几何呢?
众所周知,在科技日益发达,通信成本不断降低的今天,相对于庞大的中移动及其利润而言,漫游费和接听费用只不过是九牛一毛,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却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和负担。作为我国电信业的带头大哥,中国移动应该果断地拿出老大的胆识和气魄,尽可能地让利于民,及早取消漫游费,实行单向收费。因为消费者手上的手机越来越多,话费自然也会增多,从市场的角度看,仍然可以实现薄利多销。
应该说,中国移动是国有企业,它的资产是全国人民的,它赚的钱也是全国人民的,现在它每天赚3亿,应该让广大消费者也沾点光。但是它赚再多的钱,也难以惠及消费者。中国移动对此辩解是,国内手机套餐的资费标准正在下降,2007年用户选择单向收费的费用约为每分钟0.26元,双向收费的则为每分钟0.13元。在它看来,用户双改单的愿望可以理解,因为可以少付一半的费用,但简单地一刀切之后中国移动将很难支撑,因为公司现在的利润也达不到50%。
这个辩解是不能让广大消费者所接受的。实际上,中移动作为电信业一枝独大的结果并不是人们想要的,可是在一定时间以内,这种趋势还将持续和蔓延,所以作为消费者很想知道,当行业和市场出现一家绝对垄断的结果后,消费者的利益怎样确保,由谁来确保?如果这些问题都得不到解决,那么,今后国内电信业的任何重组或整合,都有可能让广大消费者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