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节能减排出现下降拐点还为时过早

(2008-03-26 11:07:06)
标签:

杂谈

    邱 林

   

 社科院日前发布2008年环境绿皮书《中国环境的危机与转机(2008)》,绿皮书指出, 2007年是节能减排扭转被动局面的关键之年。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采取加强环境执法和制度建设,实行“区域限批”,遏止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过快增长。中央财政全年共安排235亿元用于支持节能减排,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节能减排出现重要的“下降拐点”。( 3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

 

近来,一些机构或官员近来纷纷表示,我国的节能减排已出现“下降拐点”。其依据是,2007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3.27%,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近年来首次出现双下降,比上年分别下降3.14%和4.66%。目前全国已经有17个省市区宣布实现了2007年节能减排双降或者完成国家下达的任务。

 

尽管如此,仍有一些省市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可能并未实现2007年实现双降目标,如海南省在国家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减排的两项数据中,化学需氧量上升了3.48%;而二氧化硫更是上升了15.45%。此外,像江西、湖南、湖北、青海、新疆等省区节能减排还有一定差距,是否完成任务也值得关注。

 

2007年底,由国务院转发了节能减排“统计、检测、考核”方案。按照方案要求,今后国家对地方的考核,节能减排是一个必须完成的硬指标,并且采取“一票否决”,实行严格的项目区域限批政策。此次各省市区节能减排考核数字就是按这个方案统计的。根据目前实施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到2010年,全国万元GDP能耗要下降20%;主要污染物排放(即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下降10%。

 

但目前的形势是,单位GDP能耗2006年只降低了1.23%,2007年好一些,下降了3.27%。这意味着未来三年内,每年平均完成5%的任务。从增幅上看,在2007GDP增长11.8%的情况下,全国GDP增幅较2006年的增幅回落近3.5个百分点。由于我国的人均GDP已经达到2000美元,汽车、住房等方面的消费将持续放大,高耗能行业有市场需求,单纯地施压恐怕很难压下去。因此,节能减排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个别地方甚至出现明显的反弹势头。这说明,今年节能减排任务难题不少。

 

难题一,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增长过快。国家发改委统计的数据显示,仅去年前10个月,建材行业投资同比增长53.5%,石化增长46.9%,钢铁增长14.5%。从生产上看,占全国工业能耗和二氧化硫排放近70%的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油加工、化工等6大行业增长20.6%,同比加快6.6个百分点。耗能量和排放量随着这六大行业快速增长而增长,加剧了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

 

难题二,节能减排工作中存在着“六不现象”。就是认识不到位、责任不明确、措施不配套、政策不完善、投入不落实、协调不得力。这“六不现象”随着工业耗能大户维持较高的增速水平同时存在,在制度上和措施上放松了对节能减排进行节制的闸门。甚至个别地方遇到有关部门的清理检查,就把前几年关停的小水泥厂、小电厂、小钢铁厂拿出来重说一遍,或用早已倒闭多年的企业“充数”。

 

2007年8月,国家环保总局公布了力促减排的六项措施。其中颁布的《“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规定,“考核结果作为对各省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事实证明,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一天没有真正纳入地方官员考核制度,就一天不能杜绝一些地方官员为了追求短平快的政绩,不顾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乱上煤电、化工、钢铁等重化工项目。因此,在节能减排统计、检测、考核的同时,还应把强化政府责任作为完成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环节,严格落实节能降耗目标责任制,并建立问责制度。

 

应该看到,当前一些地方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度仍十分缓慢,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仍面临着艰巨挑战,实现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任重道远。因此,现在就下结论节能减排已出现下降拐点还为时过早。至于“下降拐点”距我们有多远?谁也难以预测,也并不重要。一言以蔽之,各地只有加快节能减排,提升工业产品层次,才是产业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也只有这样,节能减排出现“下降拐点”的说法才具有实质意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