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邱 林
日前,外界传出消息,由私募股权基金贝恩资本和中国电信设备商华为公司斥资22亿美元收购美国3Com公司的交易已经取消。3Com周三(20日)宣布已经撤回了向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提交的交易审查申请,此举表明该收购交易未能获得批准。外国投资委员会隶属于美国财政部,专门负责对海外并购交易进行国家安全审查。3Com表示,由于无法消除监管部门的顾虑,因此撤回了交易审查申请。( 2月24日《上海证券报》)
去年9月,3Com宣布已接受贝恩资本的收购报价。贝恩资本将以22亿美元现金收购3Com。作为这一交易的一部分,华为也将通过在香港的全资子公司收购3Com的16.5%股份,且有权在未来增持5%的股份,与此同时与3Com建立商业和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交易一宣布,能否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通过,便成为横亘在贝恩资本和华为面前的惟一障碍。因此,有关3Com出售交易会危及美国国家安全的议论,近几个月来不断见诸国内外媒体。
对于这一桩看似十分平常的并购案,却在美国政界引起十分强烈的反响。去年10月4日,美国共和党众议员当肯·亨特在美国有线新闻网上宣布,“华为参与并购的3Com,是对美国网络安全心脏的挑战!外国投资委员会应当告诉那些中国人,美国的安全是不能拿钱来买的!”12月初,美国情报机关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该机构可能会干预贝恩资本与华为并购3Com的交易。这份报告称,这宗交易对国家安全构成了威胁。
目前,外国企业在美国投资一直谨慎地确保他们的投资不越过10%的极限,否则会引起外国政府会否控制美国实体的疑问。由于在3Com交易中华为涉及超过16%的股份,因此美国一些议员,例如纽约民主党参议员舒默,建议联邦法律加以延伸,允许美国政府阻挠外国企业收购美国公司。在他们看出来,如果华为并购3Com能够成功的话,将会为类似涉及中国公司的交易树立一个标本。现在,中国那些手握大量现金的中国公司迫切希望能找到在美投资的合作伙伴。
这是一种很典型的美国现象。类似的事情也经常发生,就是不论出现什么情况,不管挨得上挨不上,美国政界人士们会抱成团,常常是万变不离其宗,总是落实到外国对美国公司并购的谴责上。很多人会感慨美国政界人士粗糙地“定罪”逻辑。一些国会议员甚至摇臂疾呼:这里有阴谋!一名美国共和党议员的助手说,2008年是总统大选年,中国日益参与到美国的经济,包括中国政府投资基金最近收购私募公司黑石及摩根斯坦利股权的事件,加重了国会的关切。
这几年来,尽管华为在海外市场颇有斩获,但很难进入美国市场。虽然华为曾在多个场合澄清,100%是一家私企而非国企,但美方依然疑虑重重,敌对情绪颇重。事实上,华为亦很少以收购方姿态出现在公众面前,主因就是怕给美方造成“中国公司收购美国公司,带来国家安全隐患”的印象。同时,3Com也表示,华为不会接触到3Com核心技术。但显然,贝恩资本与华为之前的努力并没有打消美国一些国会议员和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疑虑。
华为在此次并购中,本来将获得3Com董事会席位,但是,为了限制可能出现的政治阻力,华为自动放弃了管理控制权。其实,华为根本就没有指望这笔投资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少的回报。此外,华为之所以只占16.5%的小股,就是为了规避美国政府的审查,试探其最终能够容忍的底线。可是,美国政界人士仍没有放过,甚至“上纲上线”,硬要把这笔商业交易向“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上引,并为此设置各种各样的障碍。
据摩根大通研究报告显示,2007年,在全球发生的并购案中,仅来自中国的并购交易额就达1166亿美元,预计2008年中国企业并购交易额还将继续增长。但中国企业活跃的国外并购交易已成为美国政界人士关注焦点。实际上,人们如何判定一个国家或一个群体有没有自信?就是要看他们对他人态度的过度敏感和过度反应。美方所谓“国家安全”的过度膨胀,其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他们这次着力阻止华为并购3Com部分股份的行为,恰恰反映了他们还缺乏自信。他们这样做,不是在示强而是在示弱;不是别人在毁掉你,而是你自己在毁掉你自己的尊严。这个道理,应该是捍卫尊严者的最基础课程。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