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如果再不采取措施,中国民族挖掘机行业将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面对当前国内挖掘机的市场现状,三一重工执行总裁向文波对记者发出如此感慨。“挖掘机行业是工程机械行业的排头兵,世界主要工程机械企业主要以此决定在业内的地位。但是如今,在国外品牌大量控股合资、倾销二手产品等各种方式的冲击下,民族企业在这个行业正面临很大的压力。”中南大学教授、山河智能董事长何清华对记者说。(7月6日新华网)
6月24日,增加新规定后的《反垄断法》草案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二审,该新规定要求对外资并购国内企业,除进行反垄断审查外,还应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国家安全审查。从这一消息发布后,国内部分主流媒体纷纷刊登新闻或评论,对我国招商引资、外资并购政策进行反思,有关人士指出,现在,一些跨国企业为了扫除进入我国的竞争对手,通过并购的方式来消灭或封存我国已有知名品牌的手段应引起政府和业界的警惕,希望国家采取相关措施保护现存的中国民族品牌。
虽然我们不必将外资并购视作洪水猛兽,甚至某种程度上我国企业需要和外国资本合作,但是如何既能够与资本共舞,又能够较好地保存民族品牌,这才是我们今后引进外资时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在上世纪90年代以前,通过测绘仿制和引进技术并消化、吸收和移植,我国液压挖掘机产品的性能指标全面提高到或接近世界水平。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国内液压挖掘机供需矛盾日益扩大,国外各著名挖掘机制造企业看好我国市场纷纷前来创办合资、独资挖掘机生产企业。
由于我国装备制造业掀起了一股合资浪潮,因而国内主要挖掘机生产企业频频与外资进行合资,但随着合资的范围、力度的增加,使中方逐渐地失去了对合资企业的控制权,而外资通过合资基本占领国内市场。例如,卡特彼勒在1995年与徐工合资成立卡特彼勒徐州有限公司,一开始业务不佳陷入亏损,外资方要求追加第二期投资,但当时的徐工集团无力增资,卡特彼勒单方面增资获得85%股权后,达到了绝对控股的目的。
观察10多年来外资进入我国的主要意图,我们发现,一是利用我国低廉的生产要素和优惠的政策条件,降低成本,追求高额利润;二是提升其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占领、控制国际市场;三是培育我国市场,最终占领、控制我国市场。这从卡特彼勒在华合资有两个原则中可以明白地表达出来,这两个原则是:第一,必须控股;第二,必须掌握销售权。在接下来的合作中,他们往往不允许控股企业有独立的技术能力。
在资本全球化的背景下,外资并购在我国越来越活跃,而必将面对民族品牌何去何从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思考是,外资并购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是纯粹的投资收益,还是全球化的战略布局?如果是后者,那么民族品牌将不是并购过程中外资最为看重的,背后的渠道、市场占有率等因素才是外资所觊觎的资源,而民族品牌的雪藏甚至消失似乎在所难免。
有关专家指出,21世纪最值钱的是品牌,资本是逐利的,一旦在利用外资过程中一味退让,最终受到伤害,甚至毁灭的只能是国内的民族品牌。这些年,外资并购对我国挖掘机行业“攻城掠地”一波接一波,一家家挖掘机企业落入外企的手中,而我们却一点办法也没有,造成整个行业民族品牌的泯灭。这是十分令人痛心的。虽然这只是外资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伤筋动骨”的一个局部情况,但任其发展的趋势却很可怕。外资汹涌而至,已经带来了负面效果——许多国内装备制造行业失去自主发展的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应当检讨过去对外资实行来者不拒、甚至投怀送抱的让利式开放战略。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到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新阶段,应该认真审慎对待外资,应当理直气壮地对外资挑三拣四,谨防重蹈从前合资过程出现的种种陷阱。政府及企业在对待引资问题上,要充分认识到,在当前合资重要的不再是仅仅为了引进资金,而是要引进先进的技术,通过与外资企业的合资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反之,我们就应态度鲜明、理直气壮地设定限制,对外资并购国内制造业实行行政与法律干预。这也是符合国际惯例的,现在,美国、日本,甚至俄罗斯等国家都是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