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14日宣布,河北等十个省(区、市)五年将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986万吨、落后炼钢能力4167万吨。记者从发展改革委了解到,仅河北、山西、河南、江苏、山东五省现有落后炼铁产能占全国落后炼铁总能力70%,落后炼钢能力占全国落后炼钢总能力50%。这十个省(区、市)今年要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25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2423万吨。(5月16日《经济参考报》)
在此次国内淘汰落后产能的行动中,河北、山西、河南等十个省市力度大,措施硬。特别是河北作为我国第一钢铁大省,有近45%的炼铁能力和27%的炼钢能力属于落后产能。为砍出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第一刀”,2006年11月,河北就公布了淘汰的26个落后钢铁生产装备企业,涉及炼铁能力398万吨、炼钢能力373万吨。下一步,这个省还将公布第二批、第三批名单。这标志着我国“真刀真枪”淘汰钢铁落后产能的行动已经开始。
钢铁工业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一个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是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目前,钢铁行业工业增加值占GDP的3.14%,而工业废水、工业粉尘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占全国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的10%、15%和10%,据中钢协统计,2006年年末全行业在建项目计划投资总规模达6860.56亿元,说明盲目扩张产能的势态仍然存在,投资规模偏大,投资风险不断提高,特别是大批新增产能将要投产,更增加了淘汰落后产能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近两年来,国家针对钢铁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日益加大,钢铁行业运行其实也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如附加值低的板材产量有所调减等。但淘汰钢铁落后产能形势并不容乐观。2006年6月,发改委与商务部、国土资源部等八部委为此合下发《关于钢铁工业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结构调整的通知》,为完成钢铁产能的总量控制任务再度发出严令,提出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能力的目标,但落实起来阻力重重,最近已将淘汰1亿吨落后炼铁能力的目标的时限延长至2010年。
可以说,钢铁行业对资源依赖程度高、能源消耗大、粉尘排放严重以及我国水资源严重匮乏的国情,不能无限制的盲目发展,不应把今天的发展建立的对明天资源和环境的破坏上,否则不能持续发展。当然,我们必须看到钢铁产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问题。由于国内钢铁产业技术滞后,吨钢综合能耗比世界先进水平高15%至20%,资源有效利用率则比世界先进水平低20%至40%。由技术滞后形成的落后产能,表现为一部分钢铁企业能耗高、效率低、效益差、污染严重。
其实,长期以来,国家对钢铁产业过剩显得特殊的敏感,一直将其视为整个行业面临的“头号大敌”。在淘汰与反淘汰钢铁产能过剩的博弈中,争论的焦点是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吨该不该算作落后产能。在炼钢产能中,落后的300立方米及以下的小高炉、20吨及以下的小转炉和小电炉能力分别占总能力的27%和131%。2005年国家发改委颁布的《钢铁产业发展政策》,给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归结了“五宗罪”:能源消耗高;资源的极大浪费;环境污染严重;生产效率低;不支付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成本。
这部分落后产能,规模小、效率低、污染重、无综合利用设施,不但产品质量和成本难以在未来市场变动中保持竞争力,而且加重了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的压力。然而,一些地方却对这类落后产能项目感兴趣,并乐此不疲地争取。例如有个城市要上一家小钢厂,年产钢50万吨,这显然是不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规定,但当地政府部门的有关官员却说,他们这样的小地方能上家钢厂不容易,这些设备对大城市来说是落后的,对他们来说却是先进的,政府支持上。
这样的现象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为彻底淘汰落后产能,确保节能减排目标的实施,必须“真刀真枪”地干,最近,国家发改委已同北京等首批十个主要钢铁生产省市政府签订了《关停和淘汰落后钢铁生产能力责任书》,其淘汰落后产能的责任已经明确到这些省市,而且各个省市将公布淘汰落后企业名单。这说明国家淘汰落后的决心很大,预计下半年将会有实质性进展,到年底将关停和淘汰落后炼铁能力2255万吨、落后炼钢能力2423万吨。可想而知,由于种种利益复杂的博弈,淘汰落后、调整结构这一目标任重道远。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