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拒绝外资并购是明智的选择

(2007-04-27 09:37:16)
    邱 林

   

    “这次格力电器股份的收购方肯定不会是外资。”日前,格力电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相关人士向记者表示,从而否认了美国空调制造商开利公司即将收购格力电器股份的猜测。这种猜测来自格力电器发布的一份公告。该公司表示,格力集团正在洽谈转让其持有公司的部分股份。格力集团持有格力电器39.74%的股权。此前公司第二大股东格力房产通过深圳证券交易系统累计出售公司总股本的5%。(4月27日《北京商报》)

 

    在国内外资并购案的频发,“国家安全保护论”、 “保护民族品牌论”的呼声和争议达到了空前激烈的时候,格力电器和对外资并购说“不”,可以说是一种明智选择,也具有标本意义。2005年,珠海市政府打算为格力电器引入美国开利公司,称对方拥有雄厚的资金,有领先的技术,有全球销售网络。毫无疑问,收购成为事实,开利公司将在一夜间拥有我国市场的强势寡头地位。由于主张开利收购方案的市领导调离原岗位,加之格力电器管理层的坚决反对,市政府最终放弃了对该方案的实施。

 

    不可否认,小到并购,大到我国的改革模式,现在出现了两种观点。激进者认为当下外资潮热涌是一种必然趋势,是经济转轨的必经阶段;而反对者则认为,自对外资的政策优惠开始,我国的经济模式就有被异化的倾向,内资企业话语权被不断吞噬。这两者间分庭抗礼互不相让,牵涉到我国改革的基本路径之争。

 

    例如2006年发生的大连电机合资案,就涉及到国企改革的方向问题。在实施企业合资中,各方面都反映强烈。因为大连电机作为行业标兵企业被没有技术和管理能力的外商拿走,国家花了大力气的投资转眼就没了。合资让外方钻了空子,油水让给人家,企业家和职工白干了几十年,债务逃废,税收流失,留下了个说不清道不明的独资企业。而大连市政府作为引资的坚定推动者,同时,又成为合资企业遗留包袱所拖累。

 

    因此,外资合资大连电机既无明显的必要,也无确定的好处,而这种做法带来的坏处却一目了然。大连电机是我国工程机械行业的骨于企业,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样的骨于企业变成外资企业,不但给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带来巨大冲击,而且可能形成连锁反应,导致我国其他行业的骨于企业被收购或被挤垮,从而削弱我国的民族产业,危及我国长远经济利益。

 

    从国内近两年发生的一系列资并购案中,我们发现,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一些国企领导人,往往轻视自己的力量,盲目迷信外商,以为合资包治百病。结果怎么样?其实外商对我国企业根本没有感情,用一点美元、欧元就把国内企业收购了,钱赚够了就走人。即使不走人,也占据了这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大部分市场,让我们自己的企业在剩下的有限市场里死拼。这样失败的合资,丢了民族品牌,实在得不偿失。

 

    其实,缺钱不是出售我国大型企业的理由,我国引进外资的目的是补充国内储蓄的不足。但我国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外汇储备丰裕,说明我国目前并不缺乏资金。个别企业暂时的资金困难可以通过国内资金调配加以解决。同时,外资收购并不必然带来先进管理。况且,如果依靠现有经营管理层的确无法改善企业管理,还可以采用聘请国外职业经理人这种国外比较流行的做法,不必非卖掉企业不可。

 

    此外,外资收购并不能带来我们所期待的先进技术。我国多年来“市场换技术”的实践已经越来越证明并不成功,而无论理论还是其他国家的经验都说明,外国直接投资不是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的必要条件。外国先进技术是可以买到的,而买不到的技术一般也不能通过引入外国直接投资得到。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对格力电器拒绝外资并购持肯定的态度。我们也希望各级政府在对于国企股权出让,公正评估国企资产防止国资流失,完善法律体系,用法律规范外资并购,鼓励民间资本平等地同外资竞争、参与并购,建立外资并购国企的产业危害预警机制,这一系列问题如果得以创造性地解决,我们有理由对内资与外资一视同仁地享受公平待遇,合资或并购企业充满信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