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对煤炭资源浪费不能听之任之

(2007-04-11 12:35:12)

    邱 林

 

    我国能源浪费严重,近年来全国每年浪费能源近四亿吨标准煤,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已经达到24.6亿吨标准煤。在北京召开的“2007中国石油和化工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戴彦德为我国的能源浪费敲响了警钟。由于重化工阶段资源需求量大,能源产品利润高,人们为追求短期经济利益,对资源进行掠夺性和破坏性的开采,导致资源严重浪费,煤炭采出率平均不到30%,高强度开采还导致矿难频发。(4月11日《经济参考报》)

 

    作为一个能源紧缺的国家,我国的煤炭资源浪费十分严重,煤炭企业回采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目前,国内煤炭主产区的山西、陕西和内蒙古等地的乡镇、集体和个体小煤矿回采率仅为10%至20%,每挖1吨煤要消耗5至20吨资源。在美国、澳大利亚、德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煤炭回收率能达到80%左右,他们每挖1吨煤只消耗1.2至1.3吨资源。平均下来,我国的煤炭回采率只有30%,相当于采1吨扔2吨,不到国际先进水平的一半。

 

    由于技术设备和采矿方法落后,我国煤矿的回采率长期在低水平上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采煤方法落后,大多数小煤矿仍采用房柱式、巷柱式的采煤方式,因而造成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据统计,国内国有大型煤矿的平均回采率大约在40%左右,但地方小煤矿一般采取采厚弃薄,采易弃难,以大量消耗煤炭资源、缩短矿山服务年限为代价,平均回采率仅为10%至20%左右,有的小煤窑甚至每采出1吨煤,就要浪费10吨煤的资源。

 

    国家颁布的《煤炭工业技术规范》作为行业标准,明确要求煤矿采回采率最低不应少于75%。这意味着,大多数小煤矿仅能开采出煤炭的三成,剩余的七成白白浪费在地下。这使得从储量上看能够开采上百年的煤矿,实际上仅30年就会开采殆尽。正是煤炭回采率低,加剧了全国煤炭供应紧张的状况,而供不应求又刺激了小煤矿矿主为了追求短期效益加大生产能力,更是增加了生产的危险系数,近年来煤矿安全事故频发也就说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能源产业利益分配失衡、无序竞争也是煤炭回采率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国有大型煤矿长期以低价从能源产区输出煤炭,支持发电等产业的生产,因而交纳给地方政府的税款远远少于当地小煤矿,例如神华集团在陕北采煤,每吨煤留给地方政府县级财政的实际可支配收入仅3.5元,而当地小煤矿交给地方政府县级财政可支配收入达30元左右,两者相差七八倍。因此,地方政府自然希望缴税更多的当地小煤矿开采煤炭,至于开采回采率如何,那就无人过问了。

 

    此外,由于缺乏强有力的行业监管,一些小煤矿矿主为了追求利润的最大化而拒绝采用国内已十分成熟的节约煤炭资源的开采技术。例如开采较厚煤层应使用分层技术逐层开采,但由于新工艺比老工艺开采的成本有所增加,目前陕西省境内竟没有一家小煤矿采用这一新技术。这说明,我们虽然有《煤炭工业技术规范》,但在制度设计上,一些条款过于原则,操作性不强,特别是缺乏强制性的惩罚措施和执法手段,对煤炭资源浪费行为惩罚力度不够,或没有进行惩罚,从而使煤炭资源浪费现象无法得到有效控制。

 

    看来,我们对煤炭能源浪费现象不应再听之任之。我国能源十分有限,要将节约资源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必须对目前的煤炭等资源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并通过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法律约束和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办法减少煤炭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应通过进一步的规范和有效措施,使大大小小的煤矿能够合理有效地利用煤炭资源,对煤炭实行 “保护性”开采。同时,借鉴国外能源产业经验,实行准入制,对煤炭开采企业的规模、回采率、环保等指标进行严格要求,抬高办矿准入门槛,使煤矿建立在较高的办矿技术水平上,这样就可以将达不到规范标准的乡镇、集体和个体小煤矿淘汰出去,从而大大减少由小煤矿造成的煤炭浪费现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