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名校面试考官周毕文教授指导MBA面试实录(1)
(2012-03-17 06:12:05)
标签:
教育周毕文北京面试自我介绍mba |
分类: MBA |
目前各校分基本上已经在内部生成,正在往各院系发放,有的已经可能公布了。
大概说一下面试这一关的难度,难到什么程度呢?根据这几年的经验,大概给出一个分数统计,便于大家从一个宏观的角度去理解,总的形势我把学校分为两类学校:一类是状元学校,大概占15%,在北京毫无疑问是清华北大,它属于一个大差额的面试,也就是你过了国家线,未必能过学校本身的面试线,你过了学校本身的面试线,还是有一个很大的差额面试,每年这类学校控制的差额比例不一样。第二类叫举人学校。差额比例较小,叫小差额面试。这类学校呈增长趋势,原来小差额学校很少也就是两所,人大和对外经贸,但是目前这类学校增加了,增加了很多,在北京增加到四所。第三类学校叫秀才学校,叫无差额面试。不论是第一志愿还是第二志愿,只要你去了,去的人数和录取的人数没有什么差额,基本上是1:1。还有一类叫书生学校,叫空额面试,报不满。
面试形式就两种:个人面试和团体面试。
考官一般三到四个人,团体面试可能会到六个人,里面会有一些企业界的人士。企业界的人士会有一些费用和成本方面的考虑和对方时间的考虑,往往这些企业界的人士是我们往届mba的毕业生请回来的比较多。
个人面试有政治、英语,我主要谈和管理相关的一些问题,最基本的是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我们强调的亮点要发掘,不管你现在做的是什么工作,你的背景怎么样?你能否把你的背景包装一下,但你要包装得不能虚伪。反对的就是流水帐,从哪年到哪年,哪年干了一大堆事。自我介绍完了就是抽题,随机提问。提问一般都是对你的介绍里的疑难,不了解的不清楚的所以要追踪一下,或者是通过你从事的工作或行业老师请教式的提问,就是你所从事的那个行业,老师也在研究,老师想去研究,可是没有机会深入地了解,正好有一个现身说法者,那就问问吧,那么我们的对策就应该随机应变。反对的是面试的时候问非所答,特别是有一些道德上的风险。
另外一部分就是管理知识。管理知识就是一些管理理论的考察,要理解式的回答,特别是把管理知识和实践中你所做的联系起来。
再有一个会问一些管理热点问题,这个热点问题更没标准答案,这个不在于你答什么,在于你敢不敢答,如何去答,基本的大方向把握准了,一般情况下不会错。
有些老师会制造一些管理的矛盾与冲突,考察你的心理素质怎么样,这个就是随机应变。
团体面试,因为一个小组几个人,模拟面试其实是挺残酷的,提前告诉你不行了,不用老师说,你自己走完那流程,自信心就没了,其实这个一比较马上就鉴别出来了。
第二就是既然是团体小组面试,合作和拆台是两种方式,合作好呢,拆台好呢,既然是一种合作关系,又是一种竞争关系。虽然这样,我们还是觉得合作比拆台好,因为合作按游戏规则最多有一个出局,如果要拆台,可能六个人里面一半就没了。因为团体面试往往是给一个案例讨论,或者是给一个命题辩论两种形式。这两种形式很多人对其本身的那种正确与否去争论,但是老师的心理往往是通过这个过程去看你的思辨和应变能力,所以有的时候,对于结论不用去刻意追求,要强调过程的变化。基本的流程就是阅读案例—轮流发言—考官提问—小组总结。
考官心理。考官心理是非常放松的,可能明天要面试,今天接到电话。面试的时候,考官可能先开会介绍一下形势,那就告诉你了根据形势不同,考官的难易程度也是不同的。
第二志愿自定分数线录取,三月底之前面试工作就完了,以网上的初试录取为判断的信息就可以了。第二志愿是没有用的。
调剂。上线考生40%是通过调剂录取;个别学校70%是从外校调剂过来。
面试辅导流程,讲课是次要的,模拟训练是主要的,就好象我知道数学题怎么解,但就是速度上不来。这还是应付不了考试,可能的问题是你是否设想过一些问题。主要是什么问题呢?管理会涉及到四个方面的东西:一使操作人员;二是科技先进;三是管理;四是决策。最高的一层我们认为是决策能力的培养。作为个人决策,可以找一两个实例决策。如:作为一个被管理者,我发现了管理者的漏洞,我认为管理太重要了。我不能在错误的指挥下离正确走得更远,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需要走向管理。
面试注意问题。面试当中自我陈述要认真准备,很多同学因为简历陈述不当而被刷下;自我陈述要变被动为主动;注意信息的真实与否;回答问题是否简洁;不要过分极端,狂妄。
案例有问题分析型、解决型和技能型。有些问题可能你根本不知道,没想过,那你怎么办?这就需要一个现场的发挥。一个小组面试,团队的共同繁荣里面是一个比较,比较的方式有两种:一种很张扬叫花拳绣腿;还有一种是棉里藏针。你说着两种性格老师会喜欢哪种呢?这可能有些老师的价值偏好,可能我比较喜欢的是那种外在很平凡,但内在很有工夫的。
看了三份简历,感触:有两种体裁——流水帐和报告形式。
关于自我介绍,1至2分钟时间。
刚才我看了一位支行行长的简历,挺有亮点,但是后半段为什么要上mba我觉得多了,占了三分之一篇幅。说白了如果老师不追问这些问题而且你的管理背景已经足够了,你就不需要去解释。如果是有很多跳槽背景,但现在还是技术员,老师可能要追问你有什么想法。你现在已经干的就是管理工作,毫无疑问就是进一步来发展自己。有些东西就不用说了,要说的就是你给老师挖陷阱。因为你的经历中有一段期间就是从职员干到支行行长,这个期间可能在整个行业不景气的时候,你使你的业绩得到了增长,你采取了一些措施,这些可以表述出来。你通过实际操作的管理案例表现你是管理上的一把刀手。
关于展示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结果展示,另一种是进程展示。作为老师的心理,我对你的结果展示不感兴趣,这跟我们没关系,但我对你如何通过管理措施实现了这种结果的过程,我是感兴趣的。一般情况下,简历都不要超过一张纸,除非学校有特别要求。自我介绍不要照本宣科,一定要把纸张抛掉,提炼出来,显示你的气度和明确的目标。简历要说你的强势,有重点的说,个人认为关键成就最重要。
个人面试中老师根据简历提问,如果老师面无表情,可能是考官在故意制造冷淡气氛。
面试辅导流程,讲课是次要的,模拟训练是主要的,就好象我知道数学题怎么解,但就是速度上不来。这还是应付不了考试,可能的问题是你是否设想过一些问题。主要是什么问题呢?管理会涉及到四个方面的东西:一使操作人员;二是科技先进;三是管理;四是决策。最高的一层我们认为是决策能力的培养。作为个人决策,可以找一两个实例决策。如:作为一个被管理者,我发现了管理者的漏洞,我认为管理太重要了。我不能在错误的指挥下离正确走得更远,我想改变自己的命运,我也需要走向管理。
本文来自学习网(www.gzu521.com),原文地址:http://www.gzu521.com/campus/article/postgraduate/200608/56432.htm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