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约集约用地仍为主线

标签:
杂谈 |
分类: 管理培训 |
|
|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2008年,集约节约用地将成为土地调控的主线之一。”北京理工大学管理学院房地产研究所所长周毕文教授表示。 国家的政策导向也显示出这种趋势。2007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已经提出了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大方向,对新开工项目从严审批已经成为头等大事。国土资源部作为土地闸门的执行者,正从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入手,做好相关工作。 其实,在2007年国土资源部工作要点中,已经体现了这一点:“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完善和严格执行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和标准,出台并实施《关于促进各项建设节约集约用地的若干意见》……建立节约集约用地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严格监管和考核。认真总结并大力推广节约集约用地的新经验。” 当前导致土地违法行为出现反弹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在疾风骤雨似刹风治乱的同时,国土资源部正在研究解决深层次问题和矛盾的办法,创新土地管理机制。 据悉,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我国还将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考核制度。这项考核制度将把单位GDP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长、新增建设用地消耗相挂钩,进行逐级考核。考核结果还将定期公布,并成为今后土地利用年度计划的依据。 对此,专家指出,这将使国土管理部门更好地发挥“土地调控”的作用。 “这是促进地方政府由粗放式用地的经济发展模式,向集约效益型经济发展模式转变。”资深土地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土地管理系主任叶剑平教授表示,这项政策无疑对于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意义重大。 记者还了解到,为促进节约集约用地,国土资源部将严禁各地规划建设脱离实际需要的宽马路、大广场。同时,相关部门还将对现有建设用地的开发利用和投入产出情况作评估,鼓励各项建设优先开发利用空闲、废弃、闲置和低效利用的土地,鼓励开发利用地上地下空间。 此外,财政、税务部门也将严格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鼓励节约集约用地。 在国家严把土地供应闸门的大政策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成了地方政府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已经认识到了节约集约用地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事实上,我国节约集约用地的潜力很大。我国城镇人均建设用地大大高于国际水平,据对全国644个城市统计,人均建设用地已经到了133平方米的水平,而城镇规划标准是100~120平方米(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城市人均建设用地的面积更低)。各种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土地利用效率也比较低,建设用地再利用潜力不小。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与农村人口迁移呈逆向发展趋势,迁村并点、治理空心村、退宅还田潜力很大。公路、铁路、水利建设节约用地的潜力也非常大。山坡办工业、建多层厂房等一系列盘活存量的办法走进人们视野,节约集约用地正在成为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主动选择。 一个节约集约用地的深刻变革时代正在来临。 徐绍史说,开展全国土地执法百日行动,是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土地宏观调控、严格土地执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一次成功实践。最终目的是,要与各地方政府和各有关部门来共同坚守红线,严格监管责任,共同破解既保障发展又保护耕地的命题,共同走出一条节约集约利用土地的新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