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季白杂谈贵州黄平要求中小学生向行驶车辆敬礼校园 |
分类: 有聊日志 |
◎这辆车的派头,也不是个大款或要员吧?
中小学生有必要向官商车辆敬礼吗
——《一位网友的贵州之行》系列之一
◎苗家女,独上高楼,瞧孩子们,向谁敬礼呢?
本月中旬,本人前往贵州出差,一到贵阳机场,朋友们就用小车,把我拉到苗家酒馆吃酸菜鱼。大家坐在一起一边喝着48度的茅台酒,一边劝我在火锅中挟着鱼肉,他们还时不时的,将一些鱼腥草,堆积在我的碗里:鱼肉味,又加鱼腥草,再加麻辣酱,我即刻开始“臭嘴”:
“最近,你们贵州黄平发生敬礼事件,你们有何看法?”
“中小学生,在公路沿线行走时,遇见豪华车辆,都要停下脚步敬礼,有必要吗?”
朋友们,也知道有媒体报道这件事,于是,在酒兴中,振振有词:
“这是当地教育部门,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全县中小学生,都要向过往车辆敬礼……”
“一是表示对驾驶员的尊重,二是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向当官的和大老板的车辆敬礼,是让感到不太舒服。”
“贵州山区的孩子,对豪华车辆感到好奇,再加上上面规定,必须向它们敬礼!”
“一些记者有看法,我们当地的一些官员和百姓,并不感觉到不对呀!”
在全县范围内推广的礼仪方式,是文明进步的标志;让山区的中小学生,学礼仪同样是好事;驾驶员应该尊重,行走在路上的人的生命,更需要尊重;如果,让中小学生们,面对行走的豪华小轿车行礼(特别是官员和商人的轿车),大部分安全事故,就不再发生了,那么,成人,也可以像他们那样,来一个车辆,就行一个礼,天下的交通事故,就再也没有了,那简直是天大的快事。
问题并不是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关键是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规定”时,有没有考虑到中小学生的价值观和负面心理?山区的孩子是人,山区的中小学生是孩子,山区里的穷孩子或富孩子,他们是祖国的未来,让他们见到行走在路上的轿车就行礼,是歪曲了孔老夫子的“礼仪”,还是念歪了当代素质教育的“正经”?
我和朋友们,继续坐在苗家酒馆里,喝酒聊天,谈了其他事情,时不时的还是扯到“敬礼事件”。当一件事,一种现象,成了公众关注的事件、酒前饭后的话题时,事件或话题本身,就很值得人们,去思考一些问题了。
如果说,黄平县的教育部门,规定中小学生,必须,向路边行走的车子敬礼,就能减少交通事故的话,这本身的确是自欺欺人。醉翁之意不在酒:这个山区的中小学生,对领导和富翁的车辆敬礼,体现出的是对领导和富人的尊重,而忽略了一个起码的道理:
穷人骑的自行车,三轮车,牛车,马车……就用不着敬礼了?
◎有些(笑画)笑话,总是,让百姓家的孩子们汗颜……
其实,贵州黄平县发生类似的事情,绝不是这一次“敬礼事件”了,在8月28日,央视《中国法治报道》播出《变了调的彩铃》,说的就是黄平县委、县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要求干部更换铃声……一夜之间,全县300多名副科级以上的国家工作人员,全都统一换成了一样的彩铃,有的,甚至家里的电话,都被更换了同样的铃声……“铃声”、“读书声”、“向车辆敬礼”,相关行政部门的一次次规定与做法,绝对带有普遍性:
领导一句话,一套班子里的几个人,心血来潮式的“硬规”,让下面的官员,基层的百姓,甚至连上学的中小学生,都被折腾得“死去活来”……结果,是事与愿违,且弊大于利。
倡导科学发展观,科学决策,同样要讲究科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带领人民群众,走出贫困,缩小贫富差距……某些不客观,只是领导主观的做法,“敬礼”,弄不好,反而成了,仇官、仇富的另类讽刺意味的“礼仪”!
车到山前,必有路;路有车行,必有礼!
让天真的孩子“举手之劳”
这是啥世道?
http://t.sina.com.cn/jbxs/profile
季白的新浪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