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絮非尘生活 |
分类: 我、的 |
生活是连续动态的画面,可我经常抽出其中一帧去品味,每一个定格的场景都有一个华丽的标签。当我用数字整理起每一幅画面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那段日子也如这些符号一般容易打理和分类,清晰得如同昨天。
1.【美景】
刘嘉麒院士上课的时候曾对我们说,在地学界的研究领域中风光最美的有两个,一个是火山学,另一个就是冰川学。很久以来我都不知道自己每次爬上雪峰之巅,取来一包又一包的冰川样品时,意义何在。唯一唏嘘不已的是那些人类很少涉足的地方,有原初圣洁的美丽和庄严。
一直,对自然都有一种最卑微的敬仰。当人的生命与这些最本真的本体联系的时候,心中对她便有了神一般的信仰。我愿意相信她最终是要以一种行走的姿态收纳我的。如果可以,我会选择和自然的巍峨一起沧海桑田。
2.【登顶】
至今,我都记得第一次爬上雪峰之巅的时候,内心的复杂。当我以一个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视野之内的最高点时,我是体味到一种尴尬的。在每次前行和放弃的抉择中,内心深处与自然的碰撞,让我品味出自己人性中的局限和弱点。从山底到山顶的挣扎,是一段心路历程的蹒跚,煎熬一种自我约束和坚持的疼痛与辛酸。
在山顶。我唯一做的事情就是用尽全身力气朝向可以看到的天边放声大喊,泪水也在声音里汹涌,无可抑制。大多时候,在自然面前,语言和肢体都是苍白的。感受只是专属于自己。
3.【寂寞】
对于寂寞,如果可以用品味来形容的时候,是完成了从无奈到甘愿的转变的。实习基地里信号很弱,每天我会留出半个小时到房子后面的小河边搜寻网络。阅读几条短信,再回复几条,来往中证明自己还没有被外面的世界遗忘。
寥寥几人,见面的时候,也只是点头微笑,语言和交流都很得体的被忽略。当一种非常态变成常规的时候,我们会思忖如何让自己更长久的适应和取悦。
只是煎熬终究是有的,我毕竟做不到用内心的丰满取代外面世界的喧哗。年轻的生命里有更多张扬和惦记。
4.【雨靴】
登山的时候,雨靴是必穿的,脚上还要套厚厚的毡袜。一次取样归来,雪层很厚,寒冷已经让四肢麻木。每次迈步,双腿深陷,雪层没至腿根处,走路成了机械的动作。走了很久,不经意低下头,竟然发现自己右脚的靴子连同毡袜不翼而飞。顺着来路回返,终于在约十多米远处看到靴子被牢牢的深陷。零下三十度的气温,一直单袜的右脚竟然对寒冷视而不见,连自己都不得不佩服了。
5.【磨砺】
称这段过程是一种磨砺,没有夸张。累极了,曾躺倒在雪地上期望可以长睡不起,也曾在冰山顶上,就着刺骨的冷风吃透凉的馒头,曾经被高山的紫外线晒的黝黑蜕皮,也曾经因为长期的封闭面对人群失去说话的能力。如果是一种练就的话,现在的我至少不再畏惧,至少懂得坚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