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的“威尼斯”——羊角村: 水乡Giethoorn
标签:
旅游欧洲荷兰水乡giethoorn羊角村庄子曰 |
分类: 欧游散记 |
图1:午后,拥有700年历史的水乡
“羊角村”得名于18世纪。当时,当地相当缺乏优质土地资源,有几乎28%的土地是砂质。
图2:通向水乡入口的道路一侧
一群挖煤矿的工人定居在那里,他们的挖掘工作使得当地形成了大小不一的水道及湖泊。
图3:水乡景致
而在每日的挖掘过程中,除了煤,他们还在地下挖出许多“羊角”,经过鉴定确认这些羊角应该是一批生活在1170年左右的野山羊。因此,他们便将那里称作羊角村-Giethoorn,这名称一直保留至今。
图4:拐弯的地方
当煤矿资源逐渐减少,工人们便开始转以农业维生。当年这个仅有3000多人口的小村落,因挖煤而留下的水道和湖泊,成为荷兰人心中的小威尼斯。
图5:水影中的映像
由于土质的关系,加之挖煤的历史,羊角村遍布大大小小的运河,使得运河成为羊角村的交通要道,船只成为往来的交通工具。从前当地人用船只运送货物或坐礼船到教堂结婚;如今,船只则是旅游者感受乡村浪漫生活的工具。
图6:驶来的小船
不少荷兰人想在那里买栋房子作为度假时的别墅。不过,据说政府为了维持当地的人口数量,规定只有把羊角村的住房视为“第一住宅”的人家,才有资格在那里置产。
图7:婀娜的天鹅
现今的羊角村住户多半是农家,除了务农之外,他们喜欢培养一些个人兴趣与人分享。因此在羊角村有不少私人博物馆,如:贝壳、瓷器博物馆等。
图8:晚红映照
羊角村很多屋子的屋顶由芦苇编成覆盖,据说那是为了冬暖夏凉、防雨耐晒。以前,穷苦人家买不起砖瓦,用芦苇来做替代品;现如今,芦苇的价格却是有钱人家才买得起的高档建材,价格也是砖瓦的几十倍。
图9:清晨7点的水色(完全失真!
)
用了一个下午、一个晚上和一个上午在羊角村玩。
图10:接近中午的平淡光线下
村子并不仅仅为一个,其中最古老的村子有700多年的历史。
图11:午后的河水中
游客最常去的村子,据说格局规划最好,村子也比较大,当然也更热闹。
图12:晚照中芦苇覆盖的房屋
第二天上午,6人租了一条船,在曲径通幽的水巷穿梭。
图13:清晨的倒影
一开始,船后的舵手陈伯总是掌握不好尺度,小船经常冲向木制的河堤,害得船头做抵抗状的Z君手掌心扎进不少木浆上的细刺儿。
图14:河堤是木制的
船左突右冲的瞬间,是我们抓拍的最好时机。
图15:曲径通幽
黄伯伯夫妇一刻不停地“咔嚓”着!
图16:一看二摄三通过
穿过水巷划向大湖。
图17:湖面仅船一只,风很大,吹得其中2位女同胞生怕翻船。
图18:低角度拍河岸
重新回到水巷,船主人来迎接我们了。
图19:船主长得又高又健壮
不留影似乎说不过去

图20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