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撒达、昆兰Qumran 与死海古卷

(2008-04-28 21:28:28)
标签:

以色列

死海

马撒达

昆兰

死海古卷

庄子曰

分类: 【以色列】如果我忘了你

马撒达

 

2月14日上午8点我们沿着死海西侧向北行驶着,很快在车的左侧,我们远远望见了赭色山之巅的马撒达。

 

关于马撒达领队为我们做了简单的介绍,遗憾的是在我比较彻底地了解它之后,深感旅行社应该安排参观这里。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1:行使中的马撒达(凹陷处)

 

    死海西南岸,一座光秃秃的绛红色石山拔地而起,直插云霄。山峦四面峡谷幽邃,山岩陡峭,而山顶则如同被刀齐齐削去,形成平坦宽阔的高原。它巍然兀立,仿佛一位孤僻高傲的老者,居高临下地俯视着死海和周围低矮的山丘。“岩石城堡”——马撒达便建在石山之巅。

 

    在这片土地的悠久历史中,马撒达只不过独领风骚数百年。但这数百年间,马撒达舞台上演出的一幕幕话剧,在犹太民族历史上却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一席之地。公元前160~前143年,犹太大祭司约拿单·麦卡比率领犹太人反对叙利亚希腊王朝的外族统治,下令在地势险峻、人迹罕至的马撒达山顶的高原上修建一座城堡。这便是“岩石城堡”的最初来历。

 

    接着在马撒达登场的是希律王------

 

    公元66年,在反抗罗马暴政的犹太起义中,一群激进的犹太教徒攻克了马撒达城堡。公元70年,罗马将军提多攻陷耶路撒冷,犹太人有的被屠杀,有的沦为奴隶,整个国土笼罩在血雨腥风之中。幸存的犹太起义者纷纷携带家人,投奔马撒达堡,在埃利泽·本雅埃尔领导下,继续抗击罗马的统治。原本设计为国王服务的堡垒,成了犹太人的避难所和根据地。其时,在马撒达的起义者,包括妇女和儿童,共967人。

 

    罗马人决定派出重兵,荡平这个犹太人最后的据点。攻城持续了3年,山上的战士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用石头和罗马人作战,顶住了敌人无数次进攻。

 

公元73年4月15日,犹太人逾越节的第一天,抵抗者终于面临他们的最后一役。当晚,罗马人用抛石机投射火球,烧毁城墙内侧的木栅栏,粉碎了犹太人的最后防线。本雅埃尔意识到失败已无法挽回,便召集部下,发表了一篇气贯长虹的著名演说:

 

    “勇敢忠诚的朋友们!我们是最先起来反抗罗马,坚持到最后一刻的人。感谢上帝给了我们这个机会,当我们从容就义时,我们是自由人!

 

    “让我们的妻子不受蹂躏而死,让我们的孩子不做奴隶吧……我们要把所有财物连同整个城堡一起烧毁……只除了一样东西--我们的粮食:它将告诉敌人,我们选择死亡不是由于缺粮,而是自始至终,我们宁愿为自由而死,不愿做奴隶而生!”

 

    同一时期的著名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弗拉维斯在《犹太战争》中,记下了这惨烈的一幕:“他们用抽签的方式从所有的人中选择了10个人,由他们杀死其他人。每个人都躺到地上,躺在自己的妻子和孩子身边,用手臂搂住她们,袒露自己的脖颈,等待那些中签执行这一任务的人的一击;当这10个人毫无惧色地杀死了所有人之后,他们又以同样的方式为自己抽签。中签的人将先杀死其余的9人,再杀死自己。……那最后剩下的一个人,检查了所有躺在地下的尸体,当看到他们已经全部气绝身亡之后,他便在宫殿的各处放起火来,然后用尽全身的气力将剑刺进自己的身体,直没至柄,倒在自己的亲属身边死去。”

 

    在这次悲壮的集体成仁中,只有2名妇女和5个儿童躲藏在蓄水池,侥幸地活下来,目睹了这场悲剧。其中一名幸存的妇女历尽艰辛,找到了约瑟夫·弗拉维斯,向他叙述了发生的一切。

 

    马撒达山顶是一片呈船形的平坦高原,东西宽300米,南北长700米。城堡规模很大,残垣断壁错落有致地分布其间。站在空荡荡的城堡高处,使人如同孤悬于半空中,醺醺然有横空出世之感,又如同置身波涛飘摇的汪洋,晕乎乎地茫然不知所往。

 

    城中的建筑大都是希律王时期的遗迹,宫殿、仓库、防御工事、浴池和供水设施,无一不反映出精心的设计、上乘的工艺,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其中一些建筑装饰,如壁画、马塞克地板以及石柱等,都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彩色文字源于网络)

 

昆兰:Qumran与死海古卷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2:昆兰位于死海西北端的死海一侧

 

1947年几个贝都因的牧羊人,在死海西北端的“Qumran”附近的山洞中偶然发现、后来被称作《死海古卷》的“文献”手稿,他们把这些不知名的东西带到耶路撒冷的集市上买卖,后被人发现并引起空前轰动。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3:发现古卷的11个山洞之一

 

广义上的死海古卷,包括在死海沿岸陆续发现的古洞中所发掘出的文卷。狭义上的死海古卷,就是我们通常所指的,在死海西北沿岸,昆兰“Qumran”地区的一条干涸的河岸旁11个山洞中所发现的古卷。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4:遗迹中的抄写室示意图

 

死海古卷大多数是皮革,纸草,甚至是金属片写成。大多数古卷都是残破不全,约有五百多卷;其中一百卷是圣经抄本,除了《以斯帖记》外,全部的希伯来文圣经都有。除此之外,就是圣经注释、次经(Apocrypha)、伪经、论礼仪的、历法的、生活守则,以及启示文学等。圣经抄本对我们的意义极为重大,它比马所拉抄本(Masoretic text)还早一千年,为人类提供了希伯来文圣经宝贵的历史资料。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5:“餐厅”遗址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6:“储藏室”遗址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7:这里曾挖掘出10万颗椰枣核、一件压榨其成蜜的工具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8:“浴室”遗址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9:通往“浴室”的饮水渠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10:山壑收集雨水引入蓄水池

 

古卷中的《以赛亚书》,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卷。当人们将其中的文字与马所拉译本对比的时候,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感叹:在近千年的抄写保存过程中,《圣经》传承者、希伯来学者是何等的忠心、认真和准确。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11:遗址内巧遇“深圳团”同胞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12:从昆兰遗址远眺死海

 

《死海古卷》从发现之日起,经过20多年的翻译和研究,到1979年才完全翻译结束。1980年起,《死海古卷》开始其一连串的展览旅行。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13:入口处的出租车司机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14:入口处的犹太老人

马撒达、昆兰Qumran <wbr>与死海古卷

图15:发现古卷的山洞之一。个人认为,极像犹太老人的侧影头像 

 

关于《死海古卷》:网上的介绍很多,如果感兴趣,我个人建议阅读:

http://blog.163.com/isaac_yn.popo/blog/static/264794912007425142924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