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旅游巴勒斯坦地区伯利恒主诞教堂耶稣庄子曰 |
分类: 【以色列】如果我忘了你 |
犹太教、基督教、回教,都视耶路撒冷为“圣地”,但只有基督教(包括天主教)以伯利恒为“圣地”。原因是,犹太教和回教都不承认基督耶稣在伯利恒的道成肉身。
两千零八年前的一个夜晚(公元的元年是以耶稣出生开始计算),一个婴儿诞生在中东离地中海不远一座小城的岩穴里;岩穴中挤满了牲口,膻臭的气味令人欲呕。那位年轻的母亲,一时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只好在一个刚刚喂过牲口、湿漉漉盛满了草渣的石槽里,产下了这名男婴。
这座小城叫伯利恒(意义是“食粮之乡”),这婴儿叫耶稣。
------
主诞教堂现有之教堂,乃第六世纪重建。公元326年罗马君士坦丁大帝之母海伦娜在巴勒斯坦时,下令在耶稣诞生地建筑此堂。原教堂留下的遗迹,为现教堂基地下两尺处,完好的马赛克地面,如今只要将几块地板拉起来便可以看到。
现堂由查士丁尼大帝利用原教堂的建材,在公元540年重建。在过去的两千年,它曾历尽沧桑,先后为罗马、阿拉伯、十字军、阿悠比以及土耳其所占据,因此教堂主权也数易其手。如今则由罗马天主教、希腊正教、亚美尼亚教会联合管理;而圣诞节的日期也各不相同。在这里不只过一个圣诞节,首先是天主教与基督教的十二月二十四、二十五日;十二天以后是希腊正教的主诞日;而亚美尼亚教会则定于一月十七、十八日,与显现节合并举行庆祝主诞。
十四角银星标志耶稣降生的地点,银星上面有三十二颗银灯,象征基督教的三十二个支流。
何以用14「14角之星」的数字呢?据说与耶稣最后的苦路(Street of Sorrow或Via Dolorosa)分14站有关。此数字还有特别的意义,它符合希伯来的历史情怀,以亚伯拉罕作开始,而以耶稣基督作终结(从亚伯拉罕到大卫共有14代,从大卫到被迁至巴比伦的时候也有14代,从被迁至巴比伦到耶稣基督又有14代)。
在主诞教堂的地下室中,有一间耶柔米纪念堂。教父耶柔米是公元四世纪的一位伟大译经家,他在公元384年定居伯利恒,写下不少书籍,其最大的成就是,他将《圣经》译为拉丁文,这本《圣经(武加大译本)》至今仍为天主教的权威译本。
花园(图18~19)是记念耶柔米于389年在伯利恒成立一所修院,园中有一个耶柔米的全身塑像,其脚下有一头颅骨,表示他已放弃一切(包括家庭及财富),跟随主耶稣;他又阉割了自己,以示对神的献身。
------部分文字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