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畅享艺术生活

(2008-09-13 15:37:34)
标签:

文学/原创

朱少贞

分类: 新闻稿

                                  艺术生活 

                                   ------ 访厦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秦俭

畅享艺术生活  

 >>>>>> 秦俭,厦门大学艺术学院艺术系综合材料与多媒体专业教授。

从事艺术工作28年,1988年到厦门大学任教至今。

 

                   畅享艺术生活马桶彩绘现场

    ---题记:2006年建材行业首次出现的马桶彩绘大赛,让厦门市民大开眼界,市民们惊讶于建材也可以这么艺术的同时,我们可喜的发现,艺术的发展已经不再停留于曲高和寡的高雅,而是更融入现实生活。

 

    纯白色百叶窗,挡不住阳光灿烂,连流泻进屋内的几缕光线都染上欣喜的心情。中式原木家具,以及映入眼帘的那一整堵书墙,让人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文化的涵养,波及内心。   

    “极致简约”,应该是对秦教授书房的最好形容了。也就是在这方天地里,秦教授向我们展示了他对现代艺术的独到见解。

    人到中年,很多人都会选择以平淡的心态追求平淡闲适的生活,而从秦教授的言语中,你却能感受到那和蔼朴实的外表下迸发出来的一种鲜活的力量。秦教授认为:“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正日渐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结合被迫切的需求着。”从美国华盛顿到德国,从法国巴黎到意大利佛罗伦萨,秦教授游历了众多艺术氛围浓厚的国家和地区,在进行学术交流的同时,他也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外来文化的精髓。如何在传统文化和现代艺术中寻找到一个切合点,这也是秦教授一直在思考的问题。

畅享艺术生活 畅享艺术生活 畅享艺术生活

 1. 现场画上脸谱的马桶彩绘作品  2,国画牡丹中国元素的合理运用,与马桶构造的结合很有特色 3.斑马造型

 

                                 传统与现代的

     秦教授认为,人们似乎已经习惯了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对自然的关注,寄情于山水。就像传统中国画中的笔墨纸砚一样,仅仅是用浓淡分明的墨汁,便可在宣纸上再造一番江山美景。

然而人们已经遗忘了,笔墨最初只是用于记录,让只言片语留下容易寻找的印记。秦教授告诉我们,他经常出席具有国际意义的文化艺术交流盛会,领略了各国现代艺术的前沿气息,张扬,标新立异,各种突破常规的艺术思维,抽象,色彩浓烈,冲击并挑战着传统文化。现代社会的钢筋水泥已经让我们远离自然,我们触手所及的是这个运用着智慧的城市,工业化的产品围绕着生活,我们是很幸福的生活在这个时代,享受先进的生活方式。

    商业促使时代飞驰的发展,传统的教育延续并继承传统的古典艺术文化,但是,如果停留在传统的艺术审美中,就与时代发展脱节了,于是,越来越多人的选择身边的事物作为自己创作的原始材料。传统与现代争锋的这场战役中,没有输赢。

    秦教授所教授的专业综合材料与多媒体,就是一个新型的专业,学生们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时用的是非传统的艺术材料进行创作,并运用声电光等多媒体进行艺术创作。

畅享艺术生活   畅享艺术生活

1.获得第一等奖的马桶彩绘作品《呐喊》         2.藤编马桶? 

结合马桶的特殊构造和现代社会生活的紧张压抑,呐喊主题表达得到充分体现

 

                                建材与艺术的交融

     当记者问到秦教授是怎么看待新景建材城举办的马桶彩绘大赛时,秦教授告诉记者:“这是一次商业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商业本身会出现很多新的材料,给艺术提供了一个新的创作空间,没有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的想象力不是一成不变的,材料本身便包含了很多信息,但是由于建材这一材料的特殊性,它们冰冷,它们沉寂,但是它们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用灵感,用我们的想象力,用艺术去赋予它们温度。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让我们的思维越来越开拓,把建材这种非艺术材料纳入了艺术的范围。”

     新景建材城所举办的这次比赛,突破了人们思维方式中对建材的传统定义,建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物体,这次活动让建材和艺术完美地融合在一起,让每一样建材都有了灵气,让建材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之外,成为美的另一种象征。

      在这次访问中,秦教授尤其称赞了年轻的参赛选手:这次参加马桶彩绘大赛的选手都是十分年轻且优秀的。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让我震惊,其中一个选手把一个马桶绘制成为了一个翠绿的由竹子编制而成的竹筐,醒目而精致。马桶本身是工业流水线上模压成型的,是毫无生命的东西,它不会有变化,然而我们的选手却寻找到了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点,将其绘制成了一个翠绿的编制竹制品,竹子是有生命,在这里,静物与生命体交融碰撞在一起,让一个毫无生命迹象的东西顿时鲜活了起来。

                                                                    《建材·家·生活》第2期

                                                                                  文/朱少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