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内”变成了“人人”,就好比“legend”变成了“lenovo”。虽然“legend”在中国可以用,但到了很多国家,这个名字根本无法变成商标,发展的绝对瓶颈。
陈一舟完成“校内”到“人人”的品牌迁徙,花费的推广费用肯定远远不及联想,现在走这一步,正是时候。
但是有一个问题或许可以探讨一下:“校内”变成“人人”之后,是否会对现有平台下的大学生用户群产生归属感的丢失,进而导致用户流失?
陈一舟在接受新浪专访的时候,面对这个问题,他谈得最多的是“沟通”两个字。千橡在作出更名决定的时候,做了很多针对平台现有用户的“稳定情绪”工作,包括陈一舟那封感人的“致校内网用户的公开信”。
实际上,在笔者看来,千橡不需要过于紧张,大学生用户群不会在这次更名中有任何损失,理由有四个:
其一,在大学生SNS平台中,校内没有竞争对手。也就是说,即便大学生用户有放弃校内的打算,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假设蒙牛有了巨大变化,大家可以去喝伊利,但是在校园SNS上,大规模的迁徙没有更好的去处。
其二,
SNS的核心是用户的关系网络,这种基于关系网络的黏度相当可怕。比如QQ,假设我要迁移到其他IM上,除非我的朋友都过去,否则,这种迁徙毫无意义。
其三,千橡的核心用户群已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从千橡刚刚发布的数字,现在人人网有注册用户7000万,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现在的在线大学生总数,也就是说,千橡的核心用户群已经不是在校大学生。
其四,参考之前的案例,Google中国更名为“谷歌”时,用户对这个奇怪的名字抵制的声音不少。但现在看来,用户已经接受了“谷歌”,谷歌的市场占有率也并没有因此下滑,之前“Google”这个标识带来的“归属感”也没有丧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