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垃圾短信的泛滥,为何治理垃圾短信屡禁不止?以下5条本人周新宁认为最重要的因素:
一、
垃圾短信目前在法律层面的界定尚属空白:
首先把这条摆在第一位,是因为没有健全的法律层面的支持,垃圾短信空前的泛滥是不可避免,多数相关企业利用法律漏洞,以短信作为广告推广,由此产生大量的垃圾短信,加紧制定短信管理规定是当前的任务。
二、
手机用户信息资料严重外泄,有待提高其安全性:
日常生活中,银行、移动手机、证券单位、车辆管理所、房产登记中心、保险等等单位记载着大量真实的个人信息数据。这些个人数据很轻易流动到企业手中,也就说明个人隐私几乎没有什么保密可言。获取手机用户资料轻而易举,这些手机用户资料容易获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垃圾短信的泛滥。到底谁泄漏了手机用户的资料?
三、
手机短信广告的暴利行为
手机广告其可以精准到身份识别,职业识别等等,给广告营销效果产生很大的效益诱惑,从而导致企业一致向短信广告看齐。不管是做什么产品或者活动推广,短信是方便又快捷的推广方式。在此不禁要问谁是短信最大的收益者?
四、
行业监管力度薄弱
行业监管力度薄弱,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加强行业监管,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对监管不力、严重失职的,要坚决追究责任或许这是才杜绝短信泛滥的一个重要环节,任何行业监管力度不够都会引起该行业的极深的负面影响。再次试问有哪个机构在一直在做这个事情?是秘密进行呢还是公开?其可信度有多高?
五、
垃圾短信的隐蔽性,手机用户意识淡薄
正因为垃圾短信具备相当的隐蔽性,加上手机用户意识淡薄,也是造成短的持续泛滥的原因。可以说每个手机用户收到垃圾短信,挺多是顺手删掉,压根就没有想到投诉。就算投诉,基于法律空白也是无法解决的问题。投诉监管没有公开化,导致投诉的问题不了了之。要投诉该向电信部门投诉还是消费者协会投诉?
以上5条都足以证明了今天短信泛滥的造成的原因,所以无论在监管还是在法规上都是很欠缺,督促有关部门和行业加强行业自律,通过自查自纠,坚决纠正一些企业只顾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的行为是很有必要的时候了。加强行业监管,督促有关部门切实负起责任,对监管不力、严重失职的,要坚决追究责任也是不容推辞;提高媒体公众舆论与监督和用户思想淡薄意识。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移动和联通作为国内两大电信运营企业,一旦发现群发恶意垃圾短信,从技术角度讲是完全可以立即采取措施制止短信发送的。而作为最关键的电信运营企业,为何治理垃圾短信没有能够实际意义上做了限制了呢?本人认为电信运营企业本身就存在着短信谋利最大操作者。(作者:周新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