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旅顺寻摄(五)

标签:
旅顺寻摄旅顺日俄监狱旧址旅顺日本关东法院旧址历史遗迹实景实拍 |
分类: 旅行旅摄 |

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位于旅顺向阳街139号
这是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

这部分红砖墙面牢房



这是由两个帝国主义国家
在第三国先后建造的




俄罗斯建筑特点之一
由沙俄始建于于1902年
日本于1907年扩建而成

旅顺日俄监狱是20世纪初
这座法西斯监狱的历史
是近代帝国主义侵华史的缩影
并没有关押犯人就转让给日本了

日本接管后主要设计师是松氏宗光
延续了俄罗斯建筑风格
还有合理的设计手法
将原来屋顶改为灰瓦起脊屋顶
墙体由原来的灰色改为红砖色
这座监狱扩建以后
不仅成为当时东亚地区
最大的一座监狱
在全世界都是“闻名遐迩”的

建筑规模大
修成后的监狱四周
设有电网和碉楼
高四米长729米的红砖围墙
围墙内面积达2.6万平方

窑厂、菜地、林场等
占地总面积达22.6万平方米

从建筑角度来看
构图安排合理
建筑体量大、跨度宽、层位高
凸显厚重牢固的特点

俄罗斯建筑特点之一
就是保暖体系设计
增加墙厚减小开窗
采用厚重坚固的岩石等
蓄热性的建筑材料
同时兼顾到采光
日本建筑师吸取了
俄罗斯建筑的保暖方法
将窗垛墙向内呈喇叭开放形式
来满足采光和保暖的双重要求
对囚犯最大限度的控制
巧妙地将放射性建筑特征
建筑结构呈“大”字形放射状
灰砖部分系沙俄早期修建
红砖部分为日本后期扩建
主体楼坐南朝北
牢房分东中西三面呈放射性分布
在三面牢房交汇处设有中心看守台
可同时看守呈放射状的各方向牢房
有利地发挥了中心看守点功能
具有一定的隐蔽性
潮湿且“暗无天日”的暗窂
墙上只有一个内大外小的孔
为一个看守监视而用
这部分为沙俄早起建筑
走廊中间地铺设铁栅栏
除了有利于监控之外
还可以透光和空气流通

这部分红砖墙面牢房
为1907年日本扩建部分
廊道上依然保有铁栅栏
在这里参观行为不庄重
总感觉有伤大雅很别扭
牢门下小小的门是送牢饭的窗口

囚犯每天早晚必须经过这里
脱光衣服高喊自己的编号
接受检查后才能离开

在此英勇就义时年仅32岁

1971年经修复后作为陈列馆对外开放
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也是遗址博物馆
位于黄河路北一巷33号
是日本殖民当局在中国
设立年代最早级别最高
为时长达40年的司法机构
楼顶的天平装饰物
喻义法律的“公平公正公开”

该建筑两侧由沙俄
始建于1902年
初为沙俄所用

1906年日本设计师前田松韵
利用中间空地巧妙设计
插空建造这座具有
希腊复兴时期风格的欧式建筑
日本统治时期这里作为
关东高等法院和地方法院
许多抗日志士在这里受审判
现为法院旧址陈列馆
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爱国主义教育场所
拍摄地点:旅顺日俄监狱旧址博物馆
拍摄时间:2019年7月
后一篇:彩铅《凤尾绿咬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