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马可大教堂,誉为“金色大教堂”,是中世纪最大的教堂,是基督教最负盛名的大教堂。
圣马可大教堂,全球十大教堂之一,始建于公元828年,原为拜占庭式建筑,15世纪加入大量尖拱门、雕像等哥特式装饰,17世纪又加入了栏杆等为文艺复兴式的装饰,五座圆顶来自土耳其伊斯坦堡的圣索菲亚教堂。正面的华丽装饰是源自拜占庭的风格,而整座教堂的结构又呈现出希腊式的十字设计。
教堂融合了拜占庭、哥特式等各种建筑风格,混合着一种中东气息,也许是因为威尼斯是古丝绸之路的终点,东方文化的痕迹在这里很明显。
圣马可是圣经《马可福音》的作者,被威尼斯人奉为护城神,其坐骑是狮子,威尼斯的城徽是一只巨大的狮子抱着福音书。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天使簇拥在雕像两侧。他脚下用典型的拜占庭式星空图案修饰的尖拱立面上,一只金色的展翅的飞狮,就是威尼斯城的象征,十分醒目。狮子的左脚抓着一本翻页的圣书,上面刻有拉丁文的天主圣谕“愿你安息,马可,我的福音布道者”

大教堂的正面分为上下两个层次,下层五个圆形拱门,上层,从拱门顶端开始的文艺复兴式围栏开始,装饰有繁复的雕像和壁画。
教堂正面五座华丽的罗马拱门,陆续完成于17世纪,入口的拱门上方,的五幅画为描述圣马可事迹的镶嵌画,金光灿灿的镶嵌画十分华丽耀眼。
五座拱门上镶嵌画的第一幅《圣马可进入圣马可大教堂》,
这幅镶嵌画再现了圣马可大教堂纯拜占庭风格的样子,那时还没添加哥特式装饰,与如今大教堂的正立面有着很大的区别。
第二幅《遗骸到达威尼斯》。

第三幅位于正中央的拱门《最后的审判》。
第四幅《圣马可神话礼赞》。
第五幅《运回圣马可遗骸》。这最后的一幅画详细记载了当时运送圣马可遗骸的过程。画中那几个带白头巾的埃及人,甚至有捂住鼻子不愿检查盖着猪肉的遗骸,而旁边威尼斯商人正安安窃喜。
据说当年两名威尼斯商人将圣马可遗骸,从穆斯林统治下的埃及亚历山大港,偷偷地运回自己家乡的时候,曾在遗骨上铺满了猪肉,因为穆斯林不碰猪肉的习俗,让他们躲过了检查而成功运出。
华丽的大理石柱、精致的弦月窗、一系列的浮雕、镀金镶嵌画装饰着五座圆形拱门。
不同颜色的大理石廊柱。
在教堂一楼出口左拐,有一条通往教堂楼上的通道,仅能单人行走的很窄的楼梯,上去后有售票处:5欧元。可以登上教堂的二楼和露天观景台。
教堂内的画作,圣马可教堂最著名的是其黄金装饰的马赛克立面,还有其内的黄金祭坛和马赛克装饰画马赛克镶嵌画是拜占庭艺术的标志之一。
教堂内的画作都覆盖了金箔,称之为“金色大教堂”。教堂内外有400根大理石柱子,内外有4000平米面积的马赛克镶嵌画。
教堂内珍藏的公元前四世纪的青铜驷马,据传出自古希腊公元前4世纪的大雕塑家留西波斯之手,拜占庭皇帝将铜马从原产地希俄斯岛运到了君士但丁堡,在君士但丁堡竞技场外放置了好几个世纪。这四匹青铜马如今被叫做“圣马可之马”,是1204年威尼斯人在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从东罗马帝国的君士但丁堡掠来的,并装饰在大教堂上。
直到拿破仑征服威尼斯后,把它们搬到了巴黎,随着拿破仑的垮台,青铜马又回到了威尼斯。教堂内还存有许多十字军东征所劫掠的奇珍异宝,如红宝石、绿宝石、罕见的非洲大理石、镶金的宗教绘画以及从君士坦丁堡掠夺的雪花石膏艺术品。
教堂外观上可见的4座青铜马像为复制品。

二层阳台上的马赛克镶嵌画。
宏伟的钟楼,著名的圣马可教堂,华丽的总督宫......这些建造在水上的美丽建筑,让圣马可广场闻名遐迩。

水上威尼斯
陆地资源十分可贵
圣马可广场 通透宽广而大气
而且一直延伸到更辽阔的海边
让视界豁然开朗 释然开怀
唯有这个广场 让人豁然开朗
圣马可广场四周
都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美建筑
圣马可教堂、钟楼、总督府
拿破仑翼楼、科雷尔博物馆
唯有身临其境
才能体会到拿破仑那句:
“欧洲最美客厅”的含义。
圣马可广场东面耸立着高98.6米的圣马可钟楼,圣马可广场上的钟塔是威尼斯的最高建筑。高高耸立的圣马可钟楼,塔高99米,是威尼斯的城市坐标。钟楼整点时,塔顶五钟齐鸣。
总督府初建于9世纪,14世纪改建,为中世纪罗马风格的建筑,下面两层为白色石柱与尖券构成的拱廊,第三层为白色与玫瑰色大理石镶嵌成斜方格图案,有着明显的伊斯兰建筑元素,顶部为一排哥特式尖饰。诗人拜伦曾称它为“巨大而又奢华的宫殿”,这里是古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中心,内有总督官邸、议院、法院及监狱等机构。
旧行政大楼。
两根威尼斯著名的白色石柱
是威尼斯官方城门
是贵宾进入城市的大门
一根柱子上的雕塑是守护神圣迪奥多
脚下踩着一条鳄鱼尾的恶龙
另一根柱子上雕塑的
守护神是圣马可的飞狮
当威尼斯摆脱了拜占庭
成为一个城市共和国
圣马可成为城市新的守护神
替代了原来的守护神圣迪奥多
圣马可的坐骑是狮子
所以这座飞狮
成为新守护神的象征
威尼斯城的城徽
也是这只飞狮
位于圣马可广场一侧的科雷尔博物馆,设于新行政楼的2、3层。可惜没时间走进去。
在国外总是喜欢遇见能够语言相通的人,这位肤色相同的女孩听不懂我的话,原来是一位日本女孩,好吧,相遇便是缘,那就不需要语言沟通也可以在威尼斯合个影。
刚来广场时,发现很多人穿着雨靴,广场上好多水,原来广场是整个城市中地势最低的地方,每天上潮的时候,如同在广场铺上一面巨大的镜子,那就是很多摄影人想在这里拍建筑的壮观倒影,可惜我随团根本没机会看到大镜子一样平静的水面。看到的已经是退潮后的景象。

和我一样被圣马可广场深深地吸引着,左拍拍右拍拍的游人随处可见。

好可爱的孩子,那双清澈的眼睛仿佛带了美瞳一样。我只是对她微笑,她也懂得微笑着回报。
“没人的地方防抢,人多的地方防骗,人更多的地方防偷”这是对欧洲行游客的忠告。在威尼斯短短的时间里,亲历之后对此深有感悟
“天下有贼”,威尼斯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地方,每天的流动人口成千上万,万一被偷,财产的追回几率很小,还会被人家说,没有保护好自己的东西,所以在威尼斯,“钱包”的另一个意思就是把“包放在前边”。
因为有单反相机,所以只好把小小的背包放在背后,为了防盗在小背包的拉链上安上一把密码锁,然后把拉链头塞进拉链里面,感觉这样双保险些。
在圣马可大教堂门前,排着长龙队准备进教堂的时候,身后是一位黑人带着一个孩子排在身后,我不是种族歧视,但是对于身后站着的黑人,情不自禁地心存戒心了。随着队伍一点点向前游移,面对大教堂的外观精湛的雕刻艺术,沉醉其中十分忘我地一边排队一边拍。
忽然感觉身后有“动静”,我连忙回过头,看到两双美丽的眼睛!只见身后不知道什么时候“加塞儿”进来两个13岁左右的小姑娘,其中一位小姑娘涂着红指甲的手指还悬在空中,我迅速地看了一眼身后的背包,只见原来已锁紧的拉链被掀起了一厘米的小缝隙。
我直视着那个小姑娘,感叹着这么好看的小女孩,为什么当小偷!秒杀间我举起了相机,“咔嚓”定格了身后的人!小姑娘在我举起相机的瞬间撩起了披着的方巾,随后在秒杀间逃离不知去向。经验告诉我,不能去追,无语继续排队,心理愤懑不平:真是贼心胆大,这么多人的光天化日之下,年纪这么小,长得那么好看,却要伸出罪恶的手!后来我心有余悸,再次回头,发现身后的黑人和他带着的孩子也“失踪了”。
后来导游说,这方巾也是她们作案遮掩的道具。
拍摄时间:2018年1月3日
拍摄地点: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