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乾隆裕陵西部的绿琉璃瓦顶建筑群,就是乾隆皇帝众妃嫔的墓葬群——裕陵妃园寝,初称妃衙门。

按清代陵寝制度,帝后墓称为“陵”,其他的都称为“园寝”。裕陵妃园寝是清代妃园寝中规制较高的一座。
裕陵妃园寝是“葬在君王侧的香冢(音:中)”,乾隆一共有41个后妃,除了在裕陵地宫的5个之外,其余36个的都葬在裕陵妃园寝。园寝内葬有乾隆皇帝的皇后一位、皇贵妃二位,贵妃五位,妃六位,嫔六位,贵人十二位,常在四位。从乾隆十七年(1752)葬入
仪嫔起,至道光三年(1823)葬入晋妃止,前后达七十一年之久。其中只有9位是死在乾隆帝驾崩之后。
裕陵妃园寝始建于乾隆十二年(1747),建有一孔桥及平桥,东西厢房、东西值班房、大门、燎炉、亨殿、琉璃花门、宝顶,环以红墙。
乾隆二十五年(1760),乾隆的纯惠皇贵妃薨(音:轰),乾隆帝下令改建妃园寝,增健了东西配殿(已不复存在)和方城、明楼、宝城,把三座园寝门及两边的围墙拆除,改建到亨殿两旁,改建工程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告竣)。

裕陵妃园寝大门之南有条马槽沟上,建有一孔神路拱桥及两座平桥。

大门两边各有一值班房。
裕陵妃园前的大门。裕陵妃园寝的殿顶、围墙、陵寝门等建筑均用绿琉璃瓦,显现了清朝鼎盛时期的特色。
进入大门就是单檐歇山顶亨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绿色琉璃瓦盖顶。正面的亨殿:原供奉皇贵妃、贵妃、妃嫔等人的神位。亨殿后是陵寝围墙,从亨殿两侧的园寝门(角门)进入园寝。

亨殿内的天花板彩绘。
亨殿前有一座用于焚烧祝版、制帛、五色纸等祭品的焚帛炉,通体由绿色琉璃件构成。(帝后陵内有两座黄琉璃建制的焚帛炉)。
园寝内的明楼、方城是为纯惠皇贵妃增健的。单檐绿瓦。与其他妃嫔相比,显得与众不同。
从明楼礓礤两边都可以进入纯惠皇贵妃的地宫。礓礤(音:姜擦),一种斜面呈锯齿形的坡道。
纯惠皇贵妃的地宫,安放着皇贵妃和皇后的棺椁。在道光废陵之前的所有帝陵寝、妃园寝均没有修建龙须沟,也就是地宫排水孔。从纯惠皇贵妃地宫石门的水痕可见,历年积水可达一米多高。
纯惠皇贵妃地宫的石门,有着明显的被盗掘损伤的痕迹。
纯惠皇贵妃的棺椁,据说是用了金丝楠木,带有华丽的颜色,被安放在正中的主位,那拉皇后的棺椁居东侧,属于附葬。这里必然有故事可说。
纯惠皇贵妃原名苏桂氏,人长得美且知书达礼,生了二儿一女,深受乾隆宠爱,乾隆二十五年薨,时年48岁。晋为皇贵妃,乾隆在妃园寝改建扩建,增建了东西配殿、方城、明楼、宝城,并以“纯惠皇贵妃园寝”取代了“妃衙门”之称,使裕陵妃园寝成为清代规制最高的两座妃园寝之一。
将纯惠皇贵妃墓穴位确定在园寝前排居中的主位,地位最为尊贵,成为全园寝众妃之首。在清朝皇贵妃中受此殊荣的除了抚育过弘历有功的悫惠皇贵妃、惇怡皇贵妃之外,只有纯惠皇贵妃了。说明纯惠皇贵妃是乾隆皇帝宠爱的妃子之一。
皇后乌喇那拉氏,是由嫔、妃、贵妃、皇贵妃直到皇后,生有二儿一女,为人正直。传说乌喇那拉皇后随乾隆南巡途中,触犯龙颜,削发为尼,居杭州某寺。死后以皇贵妃礼入葬,与纯皇贵妃葬在一起
纯惠皇贵妃地宫的规制有墓道券、闪挡券,罩门券、门洞券、金券,还有一道石门。
纯惠皇贵妃的卡馆石与乾隆帝后的龙山石是完全不一样的,等级差别很大。
众妃嫔的墓葬群。
这些妃嫔,生前等级有差别,死后墓葬也有别。这些墓在战乱年代均被盗掘。由于入葬时间不同,而且有的死后追晋升级,有的遭贬等原因,造成“等级森严,秩序混乱”的局面。第一、二排的是皇贵妃、贵妃或皇帝的爱妃,第五排的晋妃因为她活了93岁,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只有这个空位了,以妃子规格改建地宫,是最后一位葬入裕妃园寝的妃子,从而做到“混”而不乱。
第二排最东边是容妃(香妃)的宝顶。
具传奇色彩的“香妃”有很多流传故事:
传说乾隆年间平定新疆的叛乱之后,将叛乱头子的一位妻子纳入后宫,封为妃子,天生丽质的她是新疆叶尔羌人,因“生而体有异香”被世人称为“香妃”。但她矢志守节,身藏利刃,企图刺杀皇帝,后来被太后赐死。乾隆下令用软轿将香妃抬回新疆葬在喀什。
有说清朝档案中查到香妃史料,她是乾隆41位后妃中唯一的维吾尔族女子,出身于维吾尔族名门,27岁入宫,不但相貌美丽,而且善骑射,精诗文,会编制,深得乾隆的宠爱,多次带容妃出游,允许她宫中穿维吾尔族服装。后来晋升为“容妃”,从此换上了满族的朝服,一切从清。后因病死于圆明园,终年55岁,在宫中生活了28年,未生育。香妃家族为清朝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巨大贡献。
香妃戎装像(左),原像存热和行宫,1914年曾被当作“香妃像”在紫禁城浴得堂展出。但该画被命名为“香妃像”并无可靠依据。
香妃采花图(右),又称“香妃洋装像”此画现藏故宫博物院,据传为宫廷画家郎世宁所绘,然至今尚无确切资料证明这一幅确为香妃。
容妃(香妃)地宫。1979年10月清东陵清理容妃墓时,发现棺木有描金阿拉伯文,汉文为“以真主的名义”,经专家对颅骨考证,死者是维吾尔族女性,证实此墓就是容妃墓。曾去过喀什的香妃墓,现在如是说,那里就是空馆了。
裕陵妃园寝的入藏顺序,自东向西数:
第一排四位:颖贵妃、明楼(纯惠皇贵妃、继皇后)、婉贵妃。
第二排七位:容妃、豫妃、忻贵妃、庆恭皇贵妃、舒妃、愉贵妃、循贵妃。
第三排九位:惇(音:蹲)妃、芳妃、恂嫔、仪嫔、诚嫔、恭嫔、白贵人。
第四排十一位:
金贵人、宁常在、新贵人、福贵人、张常在、秀贵人、揆(音:亏)常在,瑞贵人、武贵人、平常在。
第五排五位:寿贵人、顺贵人、陆贵人、额贵人、晋妃。
判断清朝后妃得宠与否的重要标准,就是看其升迁速度和生育子女的频繁程度。虽然后宫妃嫔人数众多,但真正得到乾隆帝宠爱的,则是孝贤皇后,惠贤皇贵妃,哲悯皇贵妃,淑嘉皇贵妃和孝仪皇后,因为这五位后妃是乾隆真正为之付出了感情的女人,所以乾隆亲自将她们安葬在自己的裕陵地宫,永生永世相陪伴。而其他36位则悉数陪伴在裕陵左右。
裕陵妃园寝除了纯惠皇贵妃与那拉皇后共用一个地宫之外,其余34个均各自为券,分五排列于苍翠的松树林中,这些神秘的美人香冢埋没着多少神秘传奇的故事:
青松簇拥的乾隆妃园寝中,有位庆恭皇贵妃陆氏,初封为陆贵人,乾隆三十三年晋庆贵妃,年51薨。嘉庆四年,乾隆驾崩第二天,嘉庆帝就以曾受其抚育,追晋为皇贵妃。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是晋妃富察氏的姑祖母,她们相差几辈,却共侍一夫,但乾隆对孝贤纯皇后的感情很深爱,对这位差辈的晋妃就很一般,甚至不受宠。但无子女的晋妃寿命很长,一生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是入葬裕陵妃园寝的最后一位嫔妃。被乾隆孙子道光帝尊封为皇祖晋妃。
十公主是乾隆帝最小的女儿,她出生的时候乾隆已经65岁了。她的生母惇妃汪氏比乾隆帝小35岁,不仅年轻漂亮,很会哄皇帝欢心,深受龙爱。
诚嫔随乾隆第六次南巡,没想到她在回銮途中,乘船落水命亡,死后葬于裕陵妃园寝,又遭盗掘,棺椁受损被积水至今浸泡。成为生前被淹,死后被泡的可怜诚嫔。
循贵妃是比乾隆帝小47岁的妃子。死后被追晋为循贵妃,葬入裕陵妃园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