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有很多历史建筑,这幢气势恢宏的法式建筑是云南大学的主体建筑——会泽院。

通往会泽院的龙门道有95级石阶。古有“九五,龙飞在天”之说,如今成为学子们“蛟腾”,“风起”之道。
会泽院在原贡院明远楼旧址修建,明清的学子来此参加科举必经此楼。是昆明较早的大型西式建筑之一。

会泽院竣工于1924年,伪造欧洲最古老的法国巴黎大学主楼的格局和风格,其依坡而建,坐北朝南,东西走向,楼高二层,地下一层,一共三层,南门为正门,东西北各有侧门,可谓四通八达。墙体砖石砌成,厚实坚固。
会泽院曾由留学法国、比利时的张邦翰设计。抗战时期曾两次中弹,屹立如常。1946年由王景贤设计对会泽院加固并在二层之上曾建“仰止楼”。1987年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考棚(东号舍),是云南贡院的主要建筑之一,为考生居住、考试之处所。始建于明弘治十二年(公元1499年)。清康熙年间曾增至4800多间,光绪年间一度超过5000间,现仅存这一排建筑。据统计,清代云南科举人多达6144人,上京参加会试的有627人,他们都出自此处,其中包括云南史上唯一的状元袁嘉谷。1987年政府将东号舍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恢复考棚名称。
东号舍们前的獬豸,俗称独角兽,在古代被认为是驱害辟邪的吉祥瑞兽。贡院时期有两尊,被安置在龙门道上。现这尊残存的獬豸放在考棚前。
云南大学原址的云南贡院的大门,是位于两座牌坊,上面分别题写“为国求贤”,“明经取士”,内面分别是“蛟腾”,“凤起”,象征着从这里经过的学子,成为国之栋梁。

熊庆来,李广田故居建于1938年。著名数学家熊庆来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1938-1949)居住于此。著名文学家李广田任云南大学校长期间(1952-1968)在此居住。2003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云大里花木繁多,古树参天。云大里的银杏道,冬雨霏霏中,不时有银杏叶飘落下来,漫步其中看雨中落叶金黄,品味着秋意冬景。
大片草坪在冬雨的滋润下,愈发翠绿。
每一处停驻时光的角落。都在无声的诉说着时光的故事,有一种可以让人静下来读书的感觉。
过去云南贡院,建有八角亭,为教育考生,此亭命名为风节亭,既是要考生中举后做官要讲美德,有风节之意。现风节亭坍塌后重建。
原映秋院建于1938年,始为云大女生宿舍,映秋院由龙云(时任云南省主席)的夫人顾映秋捐款修建,故以捐款人的名字命名,由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林微因设计。1955年周恩来总理曾到此视察。1987年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和1993年,映秋院和泽清堂分别被铲平重建。
云大的建筑都很富有历史感,穿过一栋栋历史与文化交集的建筑,每一处都留下了很多故事。在校园里流连,能读到历史的沧桑,品味到文化的底蕴。
掩映在高大树木或灌木丛中的教学楼。
高耸的钟楼格外醒目,是云大的标志性建筑,带有欧式建筑风格的塔身显得古朴庄重,云南大学没有上课铃声,学校钟楼里的钟声便是上下课的铃声。
钟楼建于1955年,高26米,共7层,由云南大学土木系主任姚瞻教授设计。钟楼在云大建筑群中,高标独树,钟声悠扬。2005年列为昆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建筑。
云南大学校门。可以随意进去参观。
相关资料:
云南大学,原名私立东陆大学,始建于1922年12月,1038年更名为国立云南大学,是我国西部边疆最早建立的综合性大学之一。1978年被教育部列为88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
云南大学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校训“会泽天下,至公百家”,不仅仅是校训精神的体验,同时也隐含着云南大学两大历史性文化保护建筑“会泽院”。“至公堂”。在里面。
云大离翠湖很近,可以随意参观。校园内古木参天、满目苍翠,环境清幽,让校园掩映在树木花草之中,中西合璧的建筑建筑风格中有高贵的法式建筑,有神秘的希腊圆柱,还有中国古老的科举考场,既开放又严谨的风格。
云大有很多历史建筑,使得云南大学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为这所百年名校留下了历史的沧桑。
赫赫有名的西南联大,吴三桂在这里建过行宫,林则徐主持过乡试,闻一多发表了最后的演讲,还有梁思成夫妇、云大老校长等,徜徉在这里,仿佛找到与名人神交的瞬间。
因为冬雨连连,全程用手机随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