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桥乡的午后,冬阳妩媚,蓝天醉人,一派世外桃源般的静好......

坐落在田边的“黑颈鹤山庄”。

绿油油的玛卡田。

念湖静波安好地镶嵌在田园风光之中。

这样的泥砖“小红房”宛若童话般的美丽,在大桥乡已经不多见了。

各式新式小建筑取代了古老的“小红房”。

大桥乡村舍。

大桥乡的主干道。经常有外地寻鹤影的车影匆匆而过。

忽然一阵笑声飞来,原来是十几岁的少年驾驶着一辆机动三轮车,载着同样的少年,载着笑声飘飞了很远......

暮归的村民。

林间的 小木屋。

原始的老房子部落。

傍晚的阳光斜映入室。

好客的大桥乡村民,以为我要追着阳光进农舍,听不懂的乡音,这能互望寒暄客套的笑脸。

午后的阳光下,老人和小孩和我一样,互相卖呆......

亩。这里有四种颜色的玛卡,以黑色为上品,价格相对高一些。

大桥乡大部分土地都用来种植玛卡了,可是销路和卖价的低廉,让他们很担忧。

这里的红土地成了随处可见的涂料,过往车辆卷起的尘烟是绯色的,大白鹅被涂上了一层棕红色,就连这只守家的大白狗也被涂抹成烟熏妆了。

蓝蓝的天空下,棕红色的泥土农舍,绿油油的玛卡田,一条延伸的蓝汪汪的小水沟,构成一幅静谧的乡景。



彩色田园中的金黄,宛若神奇的天书,读不懂天机,只能意会成美好的心愿.....

金黄的麦穗,在暮色中摇摆风情。

斑斓成冬的收获,是云南特有的风情。

不敢直视依然耀眼的夕阳,只能把镜头聚焦在另一边,那片被夕阳染得火红的梯田上,任凭夕阳在我们背后调皮地滚下另一个山坡......很快大桥乡更加安静了,宛若沉睡,静得听不到鹤的鸣唱......
独旅日记:
很顺利的抵达大桥乡,中巴司机在路边的“黑颈鹤山庄”停了下来,这里正是我知道的唯一的地方。老板娘把我引到二楼的一个标间(每晚80元)。放下行李我连忙联系杨去看黑颈鹤,可是他说4点再去。才3点多,望着美好的蓝天和迷人的光线,我急不可耐地与杨打好招呼,就走出了山庄,自己先沿着小路,朝着传说有黑颈鹤的地方溜达而去了。
静好的大桥乡,坐落在念湖湖畔,风景这边独好,村庄里好多新建的村舍,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也许是托了黑颈鹤的福分才发展成现在的样子。我对那些尚存的红土泥墙村舍情有独钟,仿佛看到了这里经久岁月的痕迹......
忽然在路边看到了一路上久闻大名的玛卡,不过这次看到的不是干货,而是新鲜出土的玛卡,这才知道玛卡是种植的,原来还以为是野生的。后来听说玛卡是外来种,也不是云南当地的特产,据说丽江和玉龙雪山的出产的最有名气。大桥乡这里也种植了千余亩的四种颜色的玛卡,以黑色为上品。老乡说现在玛卡种多了,不值钱了。现在新鲜的玛卡每斤只卖2元5.每4斤半,才能烘干成1公斤干货。
不知不觉沿着小路走了好远,忽然到了与杨约定的4点钟,连忙给他打电话联系,也许因为语言,沟通不是很顺利,但是我明确要求要去看黑颈鹤,他却让我去拍夕阳景,最终他拗不过我,只好驱车带我去找黑颈鹤了。来到一片田野上,我望着天空中来回飞的鸟影中,寻觅着黑颈鹤的影子......据他说这里有5个拍摄点,可是他只带我去了一个,就接了电话,带另外几个影友,像追太阳一样,在海拔2000米的山坡上,急行军一样上山,结果拍到了最后那张夕阳景,结果累的我肚子疼。我禁不住嘟囔说,我不是来拍风景的,我要看黑颈鹤。杨华说,明天早上可以。
拍摄地点:会泽大桥乡
拍摄时间:2016年1月3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