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黑枕黄鹂有约,春天的所望,夏天的期待。

与黑枕黄鹂相约,因那嘹亮动听的啼鸣牵引而去。因那耀眼夺目的靓丽娇黄而吸引而望。

黑枕黄鹂寂静而傲慢,在大自然的生态中,行飞自如,宛若仙子下凡。

第一次与黑枕黄鹂相约镜缘,是六一儿童节的那天,黑枕黄鹂的回眸,给了我一个童年般的快乐。

与黑枕黄鹂相约,让我感受到大自然万千生灵的自由与美妙。从这一天起,我就梦想在整个夏天,都能与黄鹂相约。

6月3日,两天之后,当我再一次来到这里的时候,偶然的不经意的回眸,发现了挂在黄菠萝树上的朝向东方的“小花篮”,它大约离地有15米左右,草色的“小花篮”在绿树叶中显得格外醒目。

一会儿就发现几只黑枕黄鹂,在黄菠萝树附近的古松上来回飞。我猛然醒悟那“小花篮”会不会是黄鹂的鸟巢。

我连忙隐身在附近的松树下,尽管黑枕黄鹂一定会发现我,但是它们在辗转了几次之后,还是大着胆子开始靠近“小花篮”了。后来查资料,确认这个就是传说中的黄鹂鸟巢。

黑枕黄鹂喜欢在“小花篮”附近的树上徘徊。

两只黑枕黄鹂在嬉戏。

两只黄鹂仿佛在对歌。

我兴奋地追拍着,庆幸自己的好鸟缘,能够如愿以偿地拍到黑枕黄鹂美丽的鸟影。黄鹂的鸟唱悦耳动听。

黑枕黄鹂总是喜欢在高高的古松下,俯瞰这片森林。

黑枕黄鹂几乎在冲天的古松顶上,向下俯瞰着同样渺小的我,也许这样的距离,它才能无视我的存在,我仰望着更加渺小的黄鹂,举镜拍摄着高高在上的黄鹂。

6月12日,10天后我以“守株待兔”的方式,开始关注黑枕黄鹂的鸟巢了。当我伫立在半隐蔽的松树下,黑枕黄鹂起初依然躲闪不已,后来渐渐地适应了我的存在。

我依恋地追摄着黑枕黄鹂的飞影,黑枕黄鹂眷恋地在这片树林盘旋。

因为这个“小花篮”承载着黑枕黄鹂的希望,黑枕黄鹂不时地接近光顾这个“小花篮”。

忽然看见黑枕黄鹂卧在了“小花篮”里,因为“小花篮”的位置很高,而且偏向有树遮挡的西面,所以我站在东面的视角,只能仰望到黑枕黄鹂的这个角度了。

黑枕黄鹂趴窝10来分钟,就会飞出“小花篮”。

大约间隔10来分钟,黑枕黄鹂还会回来继续抱窝。

“小花篮”仿佛是黑枕黄鹂的梦中摇篮,黑枕黄鹂的鸟巢看上去好小。

黑枕黄鹂总是在鸟巢的附近鸟唱,黄鹂是鸣禽,唱的好听,而且会发出几种不同的声音。
拍摄日记:
黄鹂,是今年最想拍的鸟儿之一,春天到来的时候,沿着浑河岸边单骑的时候,总能听到黄鹂清脆好听的鸟唱,偶尔也会看到成双成对儿的黄鹂从树影中飞过,可是要拍摄到黄鹂非常不容易。
春风拂过夏日到来之际,是黄鹂在北方繁殖的季节。第一次与黄鹂相约是六一那天,在东陵公园内看到几只黄鹂忽然飞到眼前,转眼瞬间又飞离,就这样来回穿梭飞翔在树林丛中,我连忙手疾眼快地手持抓拍,黄鹂生性机警敏捷,发现有人就会瞬间飞得无影无踪,所以在大自然生态环境中,能抓拍到黄鹂十分不易。
第二次是十多天以后,我依然来到第一次相约的地方,等候黄鹂的到来,果然,黄鹂仿佛知道我的静候,翩然而来。
偶然在不经意的回眸中,发现一只草编的“小花篮”挂在很高的树上,虽然没见过黄鹂的鸟巢,但是之前曾发现这里经常有黄鹂鸟飞来飞去,猜想这会不会就是黄鹂的鸟巢?
用相机拍下了那个“小花篮”,回家在网上搜集黄鹂有关的资料,果然这个“小花篮”就是黄鹂的鸟巢!于是开始关注随拍了这个黄鹂鸟巢。
发现鸟巢后的第三天,就下了几场雨,鸟巢的颜色便有点陈旧褪色了,我悄然地站在“小花篮”附近的松树下,半掩蔽状态地观察黄鹂鸟巢的动静。可是黄鹂鸟太敏感机警了,生怕影响黄鹂的孵蛋,我只好悄悄离去。
就这样,每次来到这片森林,我都会短时间地在树下驻留一会,查看“小花篮”的动静,渐渐地黄鹂似乎接受了我,当我偶尔站在附近的松树下的时候,黄鹂会很迅速地飞落在“小花篮”里孵蛋抱窝,也就十分钟左右,黄鹂便会飞离鸟巢,然后间隔10来分钟又重新回到鸟巢,就这样我间断观察了两次,就没有再打扰黄鹂了。
拍摄地点:东陵
拍摄时间:6月1日、6月3日、6月12日
相关资料:
黄鹂,也有称“黄莺”、“黄鸟”等,黄鹂是中等体型的鸣禽,是黄鹂科黄鹂属29种鸟类的通称。中国有6中种。黑枕黄鹂为典型代表。
黄鹂在枝间穿飞觅食昆虫、浆果等,很少到地面活动。黄鹂属鸟类为著名食虫益鸟。黄鹂胆小,不易见于树顶,但能听得到其响亮刺耳的鸣声而判知其所在。
野生的黑枕黄鹂,为树栖鸟,极少在地面活动。喜集群,常成对在树丛中穿梭。繁殖期为5-8月,巢筑在近树梢的水平枝上,呈吊篮状,一年繁殖一窝,每窝产卵2-4枚,由雌鸟孵卵,孵化期14-16天,育雏由雌雄共同承担,雏鸟的食物全部是昆虫,初期以蛾类的幼虫为主,哺育期约14-15天,7天左右雏鸟才睁开眼睛,雏鸟离巢后的最初几天仍由亲鸟捕食。雏鸟出巢后不就,约在8月下旬就开始南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