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夏淅沥沥的冷雨,让浑河边人迹寥寥,显得很空寂,禾花雀的悄然而来,让这里的风景灵动而美丽。

宛若初夏的花儿,小巧的禾花雀游移在草丛中。

浑河岸边的禾花雀。

禾花雀面对我的好奇,胆小而羞怯地很快藏在大树后面了。

禾花雀飞上挂满柳絮的大树上,它艳丽的鸟羽,仿佛柳树上绽放的一朵小小的夏花儿。

娇小玲珑的禾花雀儿,栗褐色的羽背,焦黄儿的腹部,在草丛中跳跃着,好像一朵灵动的夏花儿。

美丽的禾花雀。我们互相好奇而陌生的对望着。

总感觉鸟儿中也有分工,当我试图更接近它们的时候,其它鸟都飞离远一点儿,唯有这只鸟儿,勇敢地迎视着我的镜头,让我不敢在冒然移近了。

禾花雀终于适应了我的镜头,自顾自地在夏草中忙碌起来。

与禾花雀一起在草地上觅食的还有几只灰头鹀GG。

树上的两只小鸟儿。

初夏的午后,因为夏雨而宁静,只有我和鸟儿们,10来只禾花雀,几只灰头鹀。一只想筑巢的金翅雀,还有几只乱飞的麻雀。
拍摄日记:
立夏之后,夏雨说下就下了。把晚春燥热的天空,洗刷得有些过分的清冷。初夏的雨,让浑河岸边的休闲路径变得清净了,徒步、骑行的休闲人群几乎了无踪影,我穿戴着雨衣,在淅沥沥的夏雨中,单骑返回。
夏雨清新了空气,也清新了浑河岸边的绿色风景,忽然发现雨润中绿油油的草丛中,小小的黄色“夏花”竟然游移了!我连忙把雨衣的帽子往上推了推,哎,浑河放水了,怎么把黄色的灰鹡鸰给撵到草丛里了?我加快了速度,近观着在草丛中游移的小鸟,仔细一看才发现着小鸟不是灰鹡鸰,还真不少,有一小群10多只。
我兴奋地连忙把单骑停在路边,冒着淅沥沥的夏雨,小心翼翼地尽量接近着小鸟儿,小鸟儿对我的“亲近”怀着高度的警惕,躲躲闪闪,若即若离,飞起飞落,但是依然在我的“摄程”范围之内,于是记录了这个难得一见的小鸟。
后来才这道,这小鸟叫黄胸鹀,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禾花雀”,因为它的食用价值很高,据说几乎被两广猎杀吃光了!这样看来,这群美丽的小鸟真是令人怜爱了,小小的鸟儿不知从哪里来,也许是千里迢迢迁徙而来的。
禾花雀就这样悄然来临,让我不期而遇,真的是很幸运了。后来把禾花雀的倩影发到群里,很多鸟人甚是喜欢,询问从哪里拍到的。可是鸟儿是带翅膀的,尤其是过境小鸟。尽管第二天我原路去寻找它们,可是雨过天晴、阳光明媚的周末,浑河沿岸本来就是城市的后花园,是人们喜欢流连的休闲胜地,来来往往好多人,而且前一天禾花雀活动的地方,已经有帐篷在哪里搭起。让我和禾花雀的邂逅,成了美好如梦的回忆。
禾花雀,沈阳的过境鸟,被定格在我的“沈阳鸟儿”摄鸟名录中,成为一道亮丽的沈阳鸟儿风景,下一次的缘聚不知等待何时了。
因为当时还有麻雀、灰头鹀、金翅雀等鸟儿混搭在一起,禾花雀的雌鸟,因为羽毛不很亮丽,错过了拍摄。所以这组禾花雀都是颜色抢眼的雄鸟。因为雨天光线暗,因为手持,所以高感拍摄,没什么细节,完全记录版这次与禾花雀的邂逅。
令人担忧的是,禾花雀面临濒危,以前是迁徙到南方,被捕杀吃掉,现在是从北方捕捉后运到南方被吃掉,令人悲催的现实,让禾花雀在野外很难观赏到了。这次偶然的邂逅,真的十分幸运,祝愿禾花雀一路平安,顺利地抵达繁殖地......

这个是黄胸鹀雌鸟,百度图片下载的。
相关资料:
黄胸鹀属于小型鸣禽,一般主食植物种子,非繁殖期常集群活动。繁殖期在地面或灌丛内筑碗状巢,分布于北欧至西伯利亚,日本北部和中国,冬季在印度等地。
在中国禾花雀在鸟类贸易中占有很大份额,禾花雀雄鸟,因为外形优美叫声悦耳而受到欢迎,中国北方将禾花雀作为一种宠物进入贸易市场。而在中国南方,禾花雀因中医理论为有滋补强壮的作用,小小的禾花雀被食客当做是“天上人参”,被作为食品进入市场。在广东随着粤菜和广东食文化的传播,仍然食用禾花雀。因为禾花雀尚未能实现人工繁殖,所以大量的野外捕猎,几乎给禾花雀带来了灭顶之宅,造成野生黄胸雀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易危(VU).
拍摄地点:沈阳浑河河畔
拍摄时间:2015年5月8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