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鸟迁徙,是鸟儿生命中的一场场旅行。

斑尾滕鹬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记录。

鸟迁徙,是地球上迁徙距离最远的动物,不愧为地球迁徙之王。

迎着朝阳,迎着风儿,群鸟起飞,展翅翱翔。

斑尾滕鹬的英姿,如箭一般的飞行。

斑尾滕鹬的飞行队伍,如此整齐,令人钦佩。

鹬鸟是个和睦的大家庭,经常有各种鹬鸟混搭在一起。这是一只斑尾滕鹬和三只大滨鹬在一起飞翔。

东港滩涂,是鹬鸟迁徙过程的“加油站”,鸟儿们在这里小栖,充实调整体能。鸟儿用长喙去翻泥巴,寻找水生昆虫、蠕虫或螃蟹之类的食物。

潮起潮落,大海馈赠的“海鲜美食”,为迁徙的鹬鸟提供丰厚的食物。

在堤岸上,我蹲下来一点点挪动着,一点点靠近斑尾滕鹬,然后躲在苇草的后面,一动不动地观察着斑尾滕鹬,但是我们之间的距离还是有40米左右。渐渐地斑尾滕鹬适应了我的观望,放松了许多。

鸟儿对人的警觉,一触即飞。刚刚还在很安逸地寻找食物,为何突然飞离。我纳闷地抬起头,原来SK正在大步流星地在河堤上走来,惊扰了斑尾滕鹬。

我们继续安稳的坐在堤岸上,不一会儿,那只斑尾滕鹬又飞了回来,也许它还没有吃完这里的海鲜。不时用余光打量着岸上的人们,一直和人们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

斑尾滕鹬在等待鲜活的海鲜,那专注的样子十分可爱。

滩涂上,有好多“黑豆豆”,有人说:这个是海锥儿,能吃的。鹬鸟也很喜欢吃海锥儿。
拍摄日记:
第一天的没有夕阳的傍晚,当我们来到“古沟”海边的时候,赶上低潮的时候,广袤的滩涂一望无际,几乎望不到海岸线,鸟儿们星罗棋布地散落在滩涂上,很安逸地闲庭漫步,寻找着美味的“海鲜”,我拍到的第一只鹬鸟,也是最近的鹬鸟就是斑尾滕鹬。
当潮起潮落,斑尾滕鹬成群结队飞翔在海面上的时候,天地间是鸟儿曼舞的舞台,它们整齐列队,始飞时宛若一道密不透风的鸟墙,继而漫飞成随风飘动的云,那种壮观恢弘的场面,令人心旷神怡、怦然心动。当斑尾滕鹬小群近飞的时候,可以看到它们飞翔的英姿,鸟迁徙是一部史诗,精彩绝伦。
据说这里迁徙鸟中的鹬鸟是最多的,而斑尾滕鹬是鹬鸟中最多的,其次是大滨鹬。鹬鸟家族兴旺种类比较多,也是最不好辨认的鸟种之一。鹬科就包括杓鹬类、滨鹬类、滕鹬类。滕鹬属是鹬科4种大型长喙滨鸟的统称,夏季羽毛红褐色,冬季则转为灰色,
斑尾滕鹬繁殖于北欧及亚洲,冬季南迁远至澳大利亚及新西兰。它多栖息在沼泽湿地、稻田与海滩,场与中杓鹬、红腰勺鹬混群,退潮时,常见5-6只或20-30只成小群在一起活动,在沙滩上行走觅食。
斑尾滕鹬主要以甲壳类、蠕虫、昆//植物种子为食,在沼泽湿地及水域周围的湿草甸,捕捉昆虫、软体动物。斑尾滕鹬平时很少叫,偶尔发出深沉的鼻音,飞行时发出轻柔的KIT-KIT声。
斑尾滕鹬被誉为“马拉松冠军”的来由故事:2007年9月,一只代号为“E7”的斑尾滕鹬雌鸟,用了8.2天时间不吃不喝不睡觉,连续不停地飞了11587公里,斜跨太平洋,从美国阿拉斯加直飞到了新西兰,创造了鸟类不间断飞行的最长记录。
斑尾滕鹬是常见的大型鹬鸟,和大多数鹬类一样,羽色虽不鲜艳,但繁殖期间红嘴很显眼,羽色斑纹略带红棕色。它一般生4个蛋,经过三周的孵化出生不到一个小时,就能跟父母跑来跑去了。一个月以后便学会觅食和飞翔,可以独立生活了,虽然到3-4岁才算正式成年,但它们的旅程也在生命的第一年便开始了。受生态环境破坏等因素制约,斑尾滕鹬数量日益减少,需待人类的保护。
据说鹬鸟迁徙原来经过朝鲜半岛,后来朝鲜填海造陆,鹬鸟的迁徙一般都是固定的线路,因为人类改变了生态环境,迁徙的鸟只能无奈地改变了线路。
拍摄地点:丹东东港鸭绿江口海岸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