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2015-01-26 08:44:02)
标签:

广州老建筑

五大侨园

简园

明园

隅园

分类: 历史记忆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在繁华的都市中,当你拐进这样一条小街巷便有了宁静。简园,一幢淡淡米黄色的洋楼别墅,显得一片安宁。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这幢别墅叫“慎园”,外围墙也蛮好看的,围墙内也是中西合璧的小洋楼。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培正路随拍的建筑风景。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五大侨园”的明园入口的小门,与“简园”仅隔一条小路,在小路的斜对面。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要看到明园,不仅要走进那扇经常紧闭的小门,还要穿过这条很狭窄的小路。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走到那条狭长的小路尽头,又见到一道小铁栏门,上面白色纸单上写着:私人地方,请勿乱闯。这样的明示,足以让寻访者止步的。门柱上标注:明园。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不得入内,只好用镜头透过小铁栏门,拍到明园的局部。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只见明园环境绿树成荫,尤其外墙绿色的排水管道,还是以前的琉璃瓦的,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据门前石碑上介绍:明园坐北朝南,建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两座三层高,风格、形式相同的楼房组成。红砖砌筑,中间入口为罗马柱式门廊,铁制花窗,楼顶建有天台。当时明园里住的都是一些华侨,由于附近没有什么楼房,明园被人们称作“洋房别墅”。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慢行到这里,被眼前这古风建筑所吸引,没想到这里是一所学校的所在地——培正中学。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培正中学牌楼式的大门。培正中学是广州的知名学校,是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的学校。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东山洋楼区的学校,都是红围墙、红砖楼绿琉璃瓦的传统建筑风格。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红色的砖墙成为这里的主题建筑风格。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隔着围墙可以看到学校里面的教学楼。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烟墩路幼儿园。看来在这里成长的孩子很幸福,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的生长环境都很好。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培正小学。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走到培正路丁字路口,可以看到位于烟墩路的广州市第七中学,也是清一色的红砖高墙绿瓦顶的建筑群。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东山洋楼“五大侨园”之一的“隅园”,因为与其他侨园距离稍远,所以寻找了一段时间,最后在“寺贝通津”路42号不期而遇了。起初对“寺贝通津”这个奇怪的名字很好奇,貌似洋文的译音,以为是一个建筑的名称,后来才知道是一个狭小街路的名字。

   寻摄“五大侨园”——广州东山洋楼(五)
    隅园属于私人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来到这里恰逢院门开着,征得同意走进院子,可以近摄洋楼全貌,但是“隅园”目前尚属空楼无人居住。

   据围墙外石牌上介绍:隅园建于1932年,分东西两座,西座为主,绿琉璃瓦硬山顶,瓦顶高低错落分为两级,外墙为红砖清水墙,券形门,门外筑红砖围栏,融合中西建筑风格。隅园的整体风格源自英伦,设计者在建筑装饰里融入本地特色,英式洋楼的阳台,多是全封闭式的环形阳台,但为适应南方闷热的天气,隅园的阳台设计成凹陷进去的通风阳台,阳台在英式梁托上,加上了中国独有的吊钟花形,这种建筑风格曾被人成为“西曲中词”。

 

 

拍摄日记:

   寻摄“五大侨园”,其中的“春园”和“逵园”都已经对外开放,因为名声赫赫,前后的距离又很近,比较容易打听到或找到。而其它的“简园”、“明园”、“隅园”属于私人产权的文物保护单位,所以即使找到了,也会因为高墙相隔,很难看到洋楼别墅的全貌。

    在寻找的过程中,行行街慢漫行,一路随拍很多漂亮的小洋楼。那些知名或不知名的,风格各异,形成了一道道建筑的风景线。整个东山洋楼建筑群所在的街巷,大都十分宁静,冬日美好的暖阳,在这里散步随拍建筑风景,宛若时光倒流,怀旧的心情十分惬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