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2014-11-01 10:21:20)
标签:

辽西自驾之行

神秘朝阳

天盛号村

金代石拱桥

古迹寻摄

分类: 历史记忆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天盛号石拱桥建于1170年,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代建桥技术已较发达,形式繁多,天盛号石拱桥因是民间所建,所以采用了形状比较简单的半圆单孔撞券式。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天盛号石拱桥,桥身通长只有5米,宽4.7米,桥拱跨度2.9米,系民间自建桥。也是东北发现最早的石拱桥。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据老人介绍,桥上的石栏板有部分是复建的,桥体为原迹。天盛号石拱桥横跨古河床,是北方少见的上下呈拱形的单孔石拱桥。结构为五柱头、四栏板,两侧为八字迎水墙,全部用石头砌筑。桥身纵向拱石排列有序,横向前后想错。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桥拱两面券脸均有石刻浮雕,浮雕为大莲花。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据说石拱桥原为圆形,上下均为半圆形,如今复古的古桥整体看上去呈椭圆了。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据说这座金代拱桥,在我国桥梁史上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1984年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天盛号石拱桥原坐落在渗津河上,曾是道路交通桥,后因洪水暴发河水改道,整体被埋于地下。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走出蒙古族乡天盛号村,那座古桥被印痕在我们的镜像中了。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看护古桥的老人。

 

天盛号石拱桥——神秘朝阳(14)
   雨中,我们告别了神秘朝阳之旅,沿着蜿蜒的山路驶向远方。

拍摄日记:

  为了寻摄天盛号石拱桥,我们在这里住了一宿,第二天雨中我们四处寻觅不见传说中的古桥影子,一路打听,终于有人告诉我们,想看古桥要找到一位老人才能看到。原来古桥已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此修了一个院子,专有一位老人看护紧锁着的院门。当我们来到老人家,80多岁的老人家正在自食其力地洗衣服,听说我们要看古桥,连忙撑开雨伞随我们走出家门。

   一路上,老人给我们讲述了古桥发现到保护的过程故事,原来这个古桥因为年代久远和岁月的地址变幻,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深藏于一片庄稼地的地下了,被挖掘出来并保护起来的,虽然经过复古修葺,不能完全再现原样,但是大体上也再现了古桥遗风,能够让我们不远千里观赏到了。

 

相关资料:

   天盛号石拱桥位于辽宁省朝阳市凌源市三家子乡天盛号村,为辽宁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拱桥建于1170年,有“关外第一桥”的美誉。

    天盛号石拱桥横跨古河床,是中国北方少见的上下呈拱形的单孔石拱桥,结构为五柱头、四栏板,全部用石头砌筑。桥身通长只5米,宽4.7米,桥面两侧各有高0.57米的素面栏板和高0.83米的柱头,上面附有胡桃子,桥拱跨度2.9米,两侧为八字迎水墙。石拱券采用纵联式石砌筑方法,桥身纵向拱石排列有序,横向前后相错,拱石空隙面用石楔加以固定,使整个拱桥成为一体。桥拱两面券脸石厚0.5米,共分七段,在每段上的两道弦纹之间各有直径为0.28米的浮雕大莲花一朵,每朵五蕊八瓣,外以30个乳钉纹环绕。

    在桥孔正中嵌有建桥志石一块,其上阴刻:“维大定十年,岁次庚寅五月辛亥为朔乙卯日,龙山县西五十里狗河川孙家庄刘百通亲笔记,非百通独立而成,赖二刘同心儿建军,二刘者刘五,刘海”。由此可知,该桥建于公元1170年(金世宗完颜雍大定十年),由刘百通、刘五、刘海能力合作完成,系民间自建桥。也是东北最早发现的石拱桥,对金代拱桥建造技术及东北交通道路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在我国桥梁史上有重要价值。天盛号石拱桥1984年被收入《中国名胜大词典》。

    天盛号石拱桥,原坐落在渗津河上,曾是道路交通桥,后因洪水暴发河水改道,整体被埋于地下。1977年秋,在农田基本建设中被发现。1979年,辽宁省博物馆文物工作队对该桥进行清理,并就地复原。由于桥体设计坚固,桥梁并未被破坏,而较显干燥的泥土覆盖包裹,反而对桥梁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