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鞍山有很多石灰岩溶洞和古迹,位于主峰近山巅的仙奕岩,是其中的原始溶洞之一,其内有很多摩崖石刻古迹。

柳宗元游览此山后,对这里做过生动的描述。《徐霞客游记》中也对此山做了详尽的介绍。

这里历代名人题咏颇多,游人在此边游山,边赏古迹,边品诗,其乐无穷。

仙奕岩溶洞口处的摩崖石刻。有历代宋、元、明、清名人的诗文石刻古迹。北宋的摩崖石刻,只要集中在现在的仙奕岩,一般都是游览题记、也有点是状景抒怀的诗作。现在这里有宋、元、明、清时代的摩崖石刻,都是传世的精品。

这里的石刻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

沿着溶洞内的石级,能够抵达上面的小洞口。


沿着紧靠山体的一条仅供一人攀行的石级梯道,上行到洞口,从洞口入内,有暗道石级,可以直通到下面的仙奕岩洞口。

历经多少岁月的熔岩。

形态各异的钟乳石。

在这溶洞岩石的天地里,一抹绿色是那样夺目。生命的迹象,顽强而新奇。


奇特的高达近20来米的顶天立地的钟乳石,彰显大自然独特天成的魅力。神奇多变,颜色各异的钟乳石,在自然光下显得神秘梦幻。

千年的岁月,风化成亘古的熔岩。

奇特的熔岩造型,在自然光下宛若神话故事里的景象重现。

视野里中千奇百怪的熔岩,任凭想象力,杜撰神奇的传说。



仙奕岩洞口旁的弈趣亭。
拍摄日记:
马鞍山古称仙弃山,石山古老秀劲。是历代游客寻幽探胜,登高望远的好去处,这里的溶洞很原始,规模不大,山洞里没有彩灯霓虹装饰,都是自然光照射到山洞里,比较原始深幽。
因为游人很少,所以每每都是徘徊很久,左顾右盼才被好奇心驱使着,一点点探近洞口,在慢慢走进山洞中,若有游人前来,便欣喜地跟着前行,偶遇独行进山洞的,又不得不退出洞来。几经徘徊终于拍摄了仙奕岩原始溶洞的奇观景象。
相关资料:
柳宗元是在唐朝元和十年来柳州当刺史(公园815年),而《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是他到柳州以后写下的山水游记。278年以后的公元1093年,这个岩洞终于有了“仙弈山”几个字的时刻。太守曹公是柳州当时的知府大人,“置酒赏之”的石刻,就是最早标明柳宗元重点描绘的马鞍山主峰近山顶的洞穴,是仙弈山的石刻。
因为柳州元的名气大,所以学他的人多了,仙奕岩这里,就陆陆续续有了其他人的题刻。像宋政和二年的登仙弈山望罗池题名,宋乾道三年的范子坚登仙弈山题,宋淳熙二年王仲显的登仙弈山记游题名等等,都是那时候留下来的。
当年潮州前八贤之一的卢侗,熙宁初年的时候,曾经当过柳州的郡守,他写了一首诗“畏对青山老一秋,逢春又向碧岩游,凭空为向蓬莱客,何物能消万古愁”,这首《等仙弈山诗》就刻在仙奕岩这里,是一首颇有意境的好诗。
和卢侗有一比的是,宋朝嘉泰三年的柳州太守赵师遨,赵太守带领手下一帮人马爬上马鞍山的时候,也即兴写了一首诗和一篇序,其作品也刻在了岩洞的上面:“九日登高仙弈山,当年驾鹤莫追攀,空余峭壁三千丈
下瞰清溪九曲湾 因灾宦游岩岭表 今疑身在碧霄间 东篱未放黄花叶 对酒南山豁笑颜”真的是字好文采更加好。
马鞍山有奇特的洞穴,美丽的传说和珍贵的古迹,相传八仙中的吕洞宾和铁拐李,曾在山上一洞中对弈,故马鞍山古称仙奕山。西麗有一石坑酷似巨人脚印,相传为铁拐李所留。
柳宗元写的《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中描述:“其上有穴、有屏、有室、有字,”。
柳州于1994年被国务院正式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