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芳故居,是一处环境优美的古建洋房,院落里外到处是珍贵的花木,衬托着高雅而气度不凡的古建洋房群。

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外观造型美观而别致,整个建筑群设计构造精美细致。

陈芳故居有很多树木都是主人亲手栽培的。洋楼的布局典雅而高贵,连门窗都很娇就别致。这座建筑是家丁楼。

陈芳故居大门,分为两部分,外面叫趟门,有通风和防盗的作用。防护有加,共有三个哨楼。这是其中的二号雕楼,与其他碉楼相比很特别,人们在碉楼下无法上到二楼,只能从里屋的过道才能进入,也就是说如果敌人要攻碉楼,必须先攻下外面的保安楼(家丁楼),才能进入这个碉楼,而要攻下保安楼,又必须经过碉楼。

陈芳故居的院子里种有芒果、树菠萝,白玉兰、九里香等百年以上的珍贵花木。据说这棵枝繁叶茂生长茂盛的九里香,还有哨所另一边的白玉兰,都是陈芳亲手种植的。

花厅是故居的主要建筑之一,四面墙都有高大的百叶窗,窗子上方雕饰着罗马花纹。房子的四围有回廊,回廊有高大的罗马风格石柱支撑。由前厅、过廊、后厅、家庭舞厅、后花园等及部分组成。故居的每座房屋都用麻石砌成墙基,石阶拱门,四壁圆拱门窗饰有各种花纹图案的灰雕、砖雕。

花厅并不是摆花的地方,主要是指该建筑的装饰以雕花构成。进入厅内,屋内雕梁画栋,美轮美奂,从门到窗,从天花到墙壁,无处不雕花,无处不刻花。

前厅是当年陈芳合家聚会、接待客人、招待朋友、洽谈业务的场所。后厅为陈芳及夫人的卧室。整个建筑中西合璧、布局合理。

花厅由前后两栋建筑组成,夏威夷引种的九里香、菠萝蜜植于过廊,更显环境优雅。

陈芳私家舞厅是中西合璧建筑最突出的地方。这座舞厅的建筑风格:上面采用罗马式的拱门,下面的长形坐廊又是用中国花瓶作支柱,地上是光滑的大理石板。据资料记载:每逢周末澳门的达官贵人和商界的朋友就会沿着石板路来到这里做客,参加舞会,整个舞厅传出悠扬的夏威夷和中国古典的乡村乐曲。舞厅旁是一个小花圃,是供客人舞间休息时,客人谈话、休闲、饮茶、饮酒的地方。
陈芳曾在夏威夷的舞会上结识一位贵族小姐茱莉亚,后来成为带回中国的陈芳夫人,因为思念夏威夷的生活,于是建了这座舞厅。

周围院墙筑砖墙,东西两角设置哨楼,组成陈氏庄园式建筑群。故居总占地面积5742平方米。

三座建筑代表了岭南民俗的建筑风格。““乡约”是当年梅溪村民集会、制定村规民约、教育子弟的场所。

陈芳故居包括一座陈公祠、二座洋房、一座花厅及梅溪大庙和祠堂,建筑面积2495平方米。门前和屋巷均铺设石板、砖地。

梅溪大庙是当年梅溪村供奉佛祖,为村民做法事的场所。

据说当年香火旺盛,很多人到此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现在是跑了和尚留下了庙。现庙里置中国牌坊精品展览馆。

陈芳故居的建筑都很讲究装饰,就连房屋之间连接的地方,也装饰得如此小巧精细。

陈芳故居,通向户外的侧门。

陈氏大宗祠是当年梅溪村陈氏家族供奉祖先的地方。

陈氏大宗祠内有中国牌匾精品展,这是一个私人收藏的牌匾展,牌匾上的书法展示了各流派的特点,且文字精妙,寓意深刻。

陈氏大宗祠内展览的木质大牌匾。

这块清代光绪年间的木牌匾,至今依然发人深省。富有哲理的“自我不见(xian)”,有着空谷藏玉之象,虚怀处世之意。告诫人们凡事多谦虚,自我不“显”。

陈芳故居里的戏台,正在为游客演出。








2006年5月,陈芳家宅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关资料:
陈芳(1825-1906),珠海梅溪村人。少年聪明好学,曾中过秀才。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离家到香港、澳门等地学习经商,从学徒开始后自立门户,经营甘蔗种植和制糖业,而成为华侨首位百万富翁,被誉为“商界王子”。陈芳的夫人是一位夏威夷公主,陈芳是清朝末中国首任驻夏威夷二品领事官。
陈芳故居是陈芳1809年回国后,开始建造的。前后建了六年,1896年全部建成。包括一座陈公祠、二座洋房、一座花厅及梅溪大庙和祠堂,占地面积5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95平方米。
三座建筑代表了岭南民俗的建筑风格。“乡约”是当年梅溪村民集会、制定村规民约、教育子弟的场所。现仅存的前壁有石碑一块,记录了陈芳当年捐赠土地二十块共一百多亩,作为三个建筑管理维护、教师及僧人的费用,并告诫子孙后代任何时候不得收回此项捐赠,乡邻人等不得占为私有或者转卖。
梅溪牌坊景区占地12万平方米,整个景区主要包括:梅溪牌坊广场区、陈芳故居区、陈家花园及墓园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