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2013-11-29 07:58:03)
标签:

沈阳清福陵

宝城

月牙城

陵松

图解细说

分类: 历史记忆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宝城是清福陵的主体建筑,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相传修建宝城不准用木夯和石夯,要用十岁的童男来踩踏,称为童子夯。在古人心中童男是圣洁吉祥的象征。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从“风水红墙”向里望,那个高大的圆丘,叫宝顶,又叫“独龙阜”,也就是清太祖的坟丘。高2米的宝顶之下是福陵的“心脏”部位——地宫。安葬的是努尔哈赤和皇后叶赫那拉氏,还有大妃乌喇纳拉氏。

     清朝帝王崇尚“事死如事生”的礼制,因此清福陵的建筑布局仿造宫殿建造,采用了“前朝后寝”的形式,隆恩殿是皇陵中朝会的“殿堂”,地宫是象征性的“寝宫”。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方城与宝城之间有一个空间形如弯月,因而也叫“月牙城”。月牙城的城高5米,城内空旷、沉寂,月牙城的北墙正中镶嵌一座彩色琉璃照壁,为这座空城增添了一点生气。其后是圆形宝城。宝城正中有一突起的宝顶,下为埋置灵柩的地宫。

    “月牙城”的这种建筑形式,是请陵寝的一大特点,在明代及以前的陵墓中是没有的,它是方城和半圆形宝城之间出现的一个特殊空间。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月牙城”两边各有一个砖砌的转向蹬道,拾级而上可以达明楼和宝顶。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这座照壁又叫“月牙照壁”,正中的“盒子”内镶有象征富贵的牡丹花及花瓶,枝繁叶茂,五光十色。花瓶中盛开着11朵花儿,其中四朵是含苞待放,另外七朵完全盛开。据说正好是清朝十二代王朝的寓意写真。其中花瓶代表着努尔哈赤,旺盛的七朵分别代表了雍正、康熙、乾隆等兴盛的王朝,另外四朵恰好是溥仪等四个短命的王朝。这只是一个传说中的巧合而已。

      从照壁下向南的地面上,有一段神道,这是全陵神道的起点,也是终点。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宝城和月牙城之北,由青砖垒砌的围墙,上顶外有雉堞,内有女墙,这里的马道倾斜于方城的马道相反,是向外倾斜,并有排除积水的“荷叶沟”。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从城墙的垛口向外望,是一片茂密的松林。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由于福陵地宫建筑年代较早,当时的皇帝都是采用火葬,它要比乾隆、慈溪地宫简略,至于其内部构造究竟如何,至今还是个迷。

     地宫,人们往往有神秘莫测之感,近几年明清两代一些皇陵地宫相继出土修复展览。从已开放的这些地宫得知,地宫入口在陵的正前方,是一条坡形甬道,甬道尽头是由九券、四门组成的“主”字形地宫,最里面的券堂叫“金券”,是主要墓室,内有石床、帝石棺椁[guǒ]全部摆在石床之上,正中是皇帝梓[zǐ]棺,梓棺之下有“金井”一眼。

    谈及“金井”,人们津津乐道。相传它是“海眼”,里面波涛汹涌。其实,从出土的“金井”来看,它不过是直径10厘米深不足尺的孔洞,里面藏有皇帝皇后生前的一些珍宝。金井是地宫定位的水准点,是风水先生选陵址时定的穴位。

     地宫其他券位陈放随葬品,地宫内部四壁刻有佛经文及佛像,并有几层厚重的石门,每层门用“自来石”封闭,十分坚固。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回瞻沧霭合,俯瞰曲流通;地是排云上,天因列柱崇”。清福陵红墙内外的松柏参天,万树林立,是清福陵的自然风景。徜徉树海,可以感受那种肃穆与蓬勃气势。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在陵寝上种树也是古代一种制度。福陵传说占地9千亩,植松3万棵,现在已经只剩一千六百多棵。古松树种为东北黑松。红墙金瓦中的参天古木,更增添了深远的空间层次,将女真的山城与传统的帝王陵墓建筑巧妙地结合起来。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福陵陵松有“山树”、“仪树”、“海树”、“站班树”之分:

      山树:是指陵山之树。

      仪树:是指风水红墙以内的树,横竖有序,十分整齐。

      海树:是指风水红墙以外的树。

      站班树:是隆恩门前及神道两侧的树,用来象征皇帝生前文武大臣,垂首恭立于陵前。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红墙外的古松,高大挺拔。据说,古松的寿命也就只有300多年,加上大自然的风霜雪雨和人为的损坏,现在的古松只有一千六百多棵了。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隐藏在山中的“龙尾湖”,在冬的静默晨曲中,倒映着松的英姿。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清福陵中植物种类繁多,古树枝桠已被风塑成亘古的风景。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东陵公园南面的“龙潭”,芦苇金黄随风舞,冬的残荷依然袅亭。

宝城·陵松---图解细说清福陵(12)
龙潭岸上,有一个以“乌鸦救主”故事为题材的雕塑。

 


拍摄日记:

    一个氤氲的初冬,秋叶风落满破的季节,久别重游近在咫尺的清福陵,用镜头寻摄着古老而神秘的古建筑,忽然发现曾经来过的清福陵,依然蕴藏着很多神秘和未知的故事,走近再走近,从那些斑驳的岁月中,试图去读懂那些封尘而沧桑的古老故事。

     那天的寻摄,是从风水红墙外开始环绕的,晨起穿行红墙外的森林中,先是寻找以前从未见过的“神龟流泪”,然后绕道少有人迹的深藏山中的“龙尾湖”。

     当步入“君门”走进清福陵的时候,徘徊在幽静肃穆的殿阁楼宇古建筑群中,开始对清福陵的重新审视,深深地被古建筑的富丽堂皇气势宏伟所吸引,被古建上精湛的精雕细琢,精美彩绘所迷恋,一路尽收所观看到古建旧迹,寻摄着清福陵曾经的传说故事.

     一天的寻摄时间匆匆而过,临近傍晚,同行而来的影友们早已离去,雪花儿飘零在空中,我独自来到福陵南面的“龙潭”,伫立在湖边,凝望着湖中的残荷,回想一天来的寻摄故事......

 

拍摄日期:2013年11月16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