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2013-11-15 06:40:37)
标签:

本溪登山行

滴水洞

滴水寺

峭壁飞瀑

随遇而拍

分类: 旅行旅摄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飞瀑下的滴水洞。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膜拜,往往是俯首,而对大自然的膜拜,往往是深情地仰望。大地之子的膜拜。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深居山谷幽静之处的滴水洞。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峭壁悬崖,溪水飞泻。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滴水洞谷底的冰雪世界。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飞泻在峭壁上的瀑布。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山体峭壁悬挂着晶莹的冰挂,时常会被溪水飞瀑冲融下来,然后在大自然的风化季候,在一点点地冰凝,最后到了寒冬,将会凝结成天然去雕饰的大冰雕。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仰视大自然的天然造化。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飞瀑。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本溪地区佛家之祖寺——滴水寺。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走近滴水洞的谷底,完全是一个冰雪世界了。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飞瀑。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山谷的落叶。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滴水寺随拍。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滴水寺的红绿飘带,被水雾凝成冰凌。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依然奔腾的飞瀑,如玉珠儿飞溅。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站在滴水寺看前边的飞瀑雾绕,宛若置身水帘洞。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因为网订车票,所以匆匆下山了。熟悉的山路的兔哥,带着我走小路,一路下坡仅用了50分钟,就赶到了山脚下的17路公交站,若是沿着登山健身步道,恐怕要徒步近两个小时。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本溪的火车站,看上去很简易儿陈旧,据说新的候车楼已经修建近三年了。候车大厅人满而拥挤,正如朋友所说的那样,2258次列车经常晚点,为了缓解候车厅的拥挤座位,我们被提前半个小时就开始检票,然后又被通知,火车晚点20分钟。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没想到周末傍晚的火车上,很拥挤,幸好提前在网上订购火车票,若不然也会在火车上站立一个多小时。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随着川流不息如潮流动的人群,走出沈阳站。
 

飞瀑下的滴水洞----本溪登山行(六)
灯火阑珊的夜空,半月儿风情地俯视着热闹的都市。
   

拍摄日记:

   从四方台的聚仙台下来,沿着平坦的登山健身步道,徒步近5公里到另一个风景地——滴水洞。本溪水洞早有所闻,而滴水洞还真是第一次来,在很高的山崖上,据说有三十米高的坚石峭壁,不是什么“滴水”了,而是奔流不息的溪水,从山涧直流飞泻形成瀑布,也许昨夜雨雪,使得初冬的水量依然很充沛。飞瀑轰鸣着,弹奏着初冬山谷的震撼的乐声。才发现,广角镜头是无法收进这个滴水山崖的高度的。

    在山腰的瀑布里,有一个小庙,香火袅袅,这是依洞而建的滴水寺。站在寺庙前,只见飞瀑如同水帘,宛若仙境。走到巨石横生的谷底,却发现这里已经滴水成冰了。这里的气温比四方台的山上明显降低很多。

   曾看过图片,滴水洞的冬天很美,那时滴水已结成冰瀑,从崖口到谷底,宛若玉带悬挂在山体峭壁,在冬阳的折射下,晶莹剔透美轮美奂颇为壮观,不知牵引了多少户外运动爱好者和摄影人前来欣赏。期待今冬还会再来,

    因为事先已经网订了返程的火车票,结果匆匆返回了,跟着熟悉山路的兔哥一起,一路蜿蜒下坡小路,仅仅50来分种,就来到山脚下的17路公交汽车站,很顺利地抵达本溪火车站。结果火车晚点20分钟,一个多小时回到沈阳,城市灯火霓虹璀璨了。一天的户外登山行摄,很愉快地结束了,收获了今冬初雪装饰的旖旎山色,收藏了登山健身的美好回忆和快乐心情。

 

 

滴水寺为本溪地区佛家之祖寺,相传唐太宗李世民亲封,香火一直鼎盛,拥有近1400年的佛教历史。

  过了老母洞便是千年古刹滴水寺,寺内供奉着观音菩萨和财神,太平盛世,香火鼎盛,很多信徒来此烧香求愿。

  这皇封古老的滴水寺,凝聚几千万年“江山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所形成。它的来龙去脉呢?这和关东父老家喻户晓的“薛礼征东”历史故事有关:相传唐代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率兵东征时,部下有位薛礼(字仁贵)左武卫大将军。他身高体壮,顿吃斗粮,力大如牛。是“梨山圣母”的高徒。白袍将军手使一杆亮银枪,武艺超群。他随李世民南征北伐,立下赫赫战功。有一次唐军路过平顶山思山岭后塔古城,不巧与高句丽统帅盖书文遭遇交战,乱军中薛仁贵中箭受伤,正巧被滴水洞和尚所救,在老母洞中养伤。洞中观音老母显灵,亲赐神箭三支、天书一部。最后击败盖书文大胜还朝。薛礼奏明皇上,李世民深感老母寺和尚助唐有功,遂追封“老母寺”为“滴水寺”,和尚封为“元顺长老”。并亲赐袈裟一件,良田百顷,树碑立传,以示后人。仅“皇封立碑”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历史,因此在辽东宗教界有:“北有道教铁刹山,南有佛教滴水洞”之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