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古以来多少文人墨客赞赏兰花的花韵,使得婀娜多姿的诗意兰花,吟咏流长芬芳千古。

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世民《芳兰》

“纵使无人见欣赏,依然得地自含芳。”------朱德

今花的古名,旖旎香更好。——宋·朱熹《咏蕙》

一种幽芳,自有先春意。香风细。国人争媚,不数桃和李。——宋·姚述尧
点绛唇《兰花》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张学良

柳腰斜舞,杏靥含娇,明媚春光好。-----清·堵霞
解语花《草兰》

莫讶春光不属侬,一香已足压千红。——明·徐渭《兰》

不是生来偏爱兰,缘于神态自天然。心逐碧草摇清风,嗅得幽香沁心田。

能白更兼黄,无人也自芳。寸心原不大,容得许多香。-----明·张羽《咏兰花》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唐·李白《古风》

心怡兰花爱意浓,一见芳姿露笑容。
留得许多清影,幽香不到人间。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来飞。----元·余同麓《咏兰》。
春兰末了夏兰开,万事催人莫要呆。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拨去几盆栽。——清·郑燮
赏兰心语:
欣赏兰花,是把兰花作为一个美好的象征,寄托对美好的向往,是一种愉悦心灵的精神追求,来抵达一种近乎完美的精神情感境界。
兰花的审美价值:
兰花是一种积淀得非常深厚的文化。古人把兰与松、竹、梅并称为“四友”、“四君”,但“竹有节而无花,梅有花而无叶,松有叶而无香”的缺憾,使人们对“有节、有花、有叶、有香”的兰花情有独钟。人们从兰花天生丽质的外形上,又赋予她高洁、独秀、气节等人文气质,于是兰花就有了人的灵气,人的思想,人的道德,人的情操。
正是由于有了兰花的形姿味,加之中国古代特有的哲学思辩,使植物学上的兰花与文化学上的兰花融为有机的整体,而且无法剥离,才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兰文化。兰花虽然是自然界里的一种植物,但由于兰花的色、香、形、姿之美,历代文人对兰花情有独钟,并赋予它一种气质、一种风格、一种个性,因此兰花又成为文学创作中的重要题材,一些文人采兰育兰,又赏兰写兰。从这些文人的创作文体而言,有诗、有词、有曲、有文、有小说、有戏剧;从表现手法而言,有咏物、有题画、有寄托、有比兴、有寓言,从而成为中国文学有机的组成部分。其中历代咏兰的诗词是“兰文学”最突出的部分,从历史上看几乎所有的名人、文人,都有咏兰之作。
古今中外、文人志士,都知道兰花是世界上最名贵、最高雅的花卉,几千年来以“第一香”、“香祖”、“国香”享誉天下,独一无二。兰花还有“三美四清”之誉,即花美、叶美、香美,和气清、神清、香清、韵清。它不仅具有外在美、自然美、形态美、品性美、气质美,是活的品,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而且能使人清心开窍,身心健康,益寿延年。它质朴纯真,朴实无华,无媚态俗气,无天生奇色,却可以引人入胜,庭院阳台养春夏秋寒等几个品种,既美化环境,又可终年欣赏兰的的仙姿,四季可闻兰香,月月赏花,时时赏叶,以兰陶情。古人以兰的香色姿韵比喻人的高尚品德,把栽培兰花称为君子之事。
兰花所代表的含蓄而旷达,清耿廉洁,自尊自持的素质,正是中华民族崇尚的优秀品德,形成为一种文化,为表现民族优良品质的文明形象的物。诗人佳话里“诗词丹青”,画家笔下的“笔墨不辍”,历代文人志士写出的许多清秀文章,具有特色的融华夏道德修养于赏兰、品兰之兰文化,成为人们寄托一切美好事物的表现形式,比喻与兰一样清芳高洁的品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