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乌鲁木齐二道桥大巴扎。

二道桥街拍。

蒙面的新疆女人。

嫣然一笑。

新疆美女。

随拍。

大巴扎。

撒拉寺。

两个新疆小宝贝高兴地骑在“大骆驼”雕塑上。
大巴扎不时有巡逻的武警走过。

大巴扎商铺。

各种“馕”。
围墙上的画,很有特色。
大巴扎建筑。
又一个漂亮的清真寺。

沿街的商铺生意很红火。

随拍。
我在二道桥看到的最大的清真寺。
拍摄日记:
乌鲁木齐最初的印象,是一个似曾相识而整洁的城市,有着和所有大城市一样林立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鱼贯穿行的各式车辆,热闹繁华的临街商铺,仔细观看会发现大街小巷的牌匾有着汉字和维吾尔文两种字体,这就是与众不同的乌鲁木齐大都市。
在新疆之行的返程中,有意在乌鲁木齐逗留一宿,去充满异域风情的二道桥,是我首选的游玩地方。离开摄影团,我连忙把行李安置在半个多月前来乌鲁木齐时住过的宾馆。就乘坐BRT快速公交来到二道桥了。
二道桥果然是新疆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在这里除了极少的汉族游客外,都是新疆维吾尔族人,不过这里会说汉语的很多,置身二道桥,仿佛来到了一个陌生的异域。虽然在南疆喀什没看到多少蒙面的维吾尔族女人,可是这里却有很多蒙面美女。
起初我买了点儿清真小吃和糕点,边品味边流连着四处观望,按着自己预想的游览线路,寻找着二道桥的大小清真寺。这里的清真寺比南疆喀什的规模大很多,建筑也比较精致,只是感觉这里的维吾尔族人没有喀什的随和,也许是午后的时间,很多清真寺都不开放,只允许在外面观看。
二道桥大巴扎的商品品种繁多、琳琅满目,我外出旅行很少买东西和特产之类,是为了减负,更因为现在南来北往的东西都差不多。在大巴扎我只买了新疆特产“巴达木”和“香妃葡萄干”,价格便宜香脆甜腻好吃,价格都是沈阳的一半,还买了几条方便携带的纱巾。千里迢迢地带回沈阳了。
在二道桥看到有游客就那么大方地挂着相机随拍,我也大胆地端起相机了。没有聚焦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商品,而是更多地随遇而拍了二道桥来来往往的异域风情。一直到华灯初上,看到了披纱的维吾尔族新娘和几个美丽的伴娘,新浪身穿一身笔挺的西装,原来这里的婚礼也是在晚上。因为光线很暗了,没有拍下檫肩而过的新人。
乌鲁木齐的夜色,灯火阑珊都市繁华很美丽。因为已经太晚了而且没带三角架,一切都在记忆中了。
相关资料:
据史料记载,二道桥在清朝时期就商贾云集、名扬四方。新中国成立后,在自然形成的二道桥农贸市场的基础上,这里陆续建成了民族商场、团结剧场等建筑,成为远近闻名的少数民族商贸区。1999年开始,乌鲁木齐市对二道桥进行大规模改造。重新打造后的二道桥民族风情一条街全长1200米,拥有新疆国际大巴扎、二道桥市场、新疆民街等旅游商贸点。如今,二道桥已成为汇集我国新疆和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等周边国家民族特色手工艺品和土特产品的“金商圈”,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光购物。
二道橘市塌位于乌市解放南路37号。占地面积8818平方米,东西长135米,南北宽40米,建筑面积35000平方米。新疆二道桥市场外观设计富有浓郁的维吾尔建筑风格。清一色的少数民族商人用他们特有的热情和真诚,用极具特色的各国民间手工艺品,用新疆特有的干鲜果品招揽八方游客。置身二道桥市场,一种异域的风情紧紧将你包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