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可可托海看到很多肥美的羊儿。

已经品尝到新疆羊肉的鲜美,可眼前这些“大尾羊”,在我的镜头里只有滚圆的羊臀,却没有分清羊儿的大尾巴在哪里?

大尾羊有趣的摆尾走姿,完全像胖女人那样,颇有风情地摇摇晃晃、扭扭捏捏地扭动着超大的肥臀,我忍不住边按着快门边笑出了声。

羊儿出栏忽然看到迎面而来的我,胆小而不知所措了。少顷踌躇就一溜烟地靠向一边跑了。

将要转场的羊群。

木栏门上挂着我来不及安放的行囊。

羊群如风一样地跑过。

羊群为了生存开始了又一次长途跋涉转场。

据说这些羊最大的特点是尾巴大,但公羊和母羊也容易区分。有一天,公羊想带着母羊去私会,便屁颠屁颠的走至母羊面前,发出邀请,公羊的尾巴上下摆动,好像在说:“来嘛来嘛,跟我来吧。。。母羊则很矜持,背对着它走几步,那尾巴左右摇摆,好像在说:“不嘛不嘛,人家不去嘛。。。”

漂亮的小山羊。

辛劳的牧羊人。
拍摄日记:
在可可托海的毡房里,无梦而醒,吃过简单的哈萨克风味早点,向着大峡谷反方向走去,听说这边有野生白桦林,还有哈萨克民居。因为很早,依然没有观光车,于是慢行在山谷里,一路依然有蓝绿色的额尔齐斯河伴随的可人风景。
忽然看到前方有一个木围栏,走近了才发现围栏中有几百只羊儿,还没等我走进小木栏,里边的羊儿已经冲了出来,可是忽然它们发现了迎面来的我,踌躇着乱了阵脚......
当我连忙躲在一边,羊群一阵风似地从我身边迅速地跑过,转眼就拐出了视线。
后来为了赶时间,我乘上了观光车,前边有遇到一批批的牛羊,司机很熟悉牛羊挡道,不按喇叭,不紧不慢地跟着牛羊群向前慢行,于是我看到了大尾羊有趣的摆尾走姿,完全像胖女人那样,颇有风情地摇摇摆摆、扭扭捏捏地扭动着超大的肥臀,我忍不住边按着快门边笑出了声。
忽然我又发现眼前的大尾羊,没有尾巴或者很小的尾巴。但着疑惑我有观察了羊群,还是发现大大肥肥的羊臀真的很多没有尾巴!!哈哈!!怪不得大尾羊那样摇摇摆摆地走路,是不是因为没有了尾巴,无法找平衡才那样的。
后来和新疆的朋友在群里探讨了这个问题:
鱼影:弱弱地问一下 新疆没有尾巴的羊 怎会叫大尾羊
椰梦:尾巴油多
特评傻哥:尾巴割掉了的
翰海行者:不是一个品种
鱼影行摄:真的吗?哪个答案是真滴?
椰梦:绵羊的尾巴短短的
鱼影:偶一直很迷惑这个问题的 请率真回答
椰梦:尾巴短油多!哈哈
翰海行者:黑头羊基本上都是大尾,剪羊毛的尾巴是剪掉了的
鱼影:偶喜欢看它们走路
翰海行者:是的,左右甩,很有韵味
鱼影:这个真的是第一次听说 是不是剪掉了 它才会那样走的 因为没有尾巴来平衡了
椰梦:哈哈!俺也是第一次听说!哈哈
翰海行者:转场在路上可以经常可以看见
鱼影:偶见过野猫被人弄掉尾巴的 好可怜 短命
鱼影:才想起来想问一直疑惑的问题,它们是新疆的肉食羊?
翰海行者:这个品种出毛率少,基本放在肉食线上
鱼影:想起来那烤肉都馋
翰海行者:兵团单位养的羊属于出羊毛类的,尾巴都剪掉了
鱼影:谢谢 瀚海行者 解开疑团
翰海行者:我放过羊,略知一点
鱼影:羊毛羊 与羊尾巴有联系 第一次听说
大山:出羊毛的属于细毛羊就是绵羊
鱼影:尾巴会使羊毛质量下降?
大山:这种属于粗毛羊
翰海行者:哈哈哈,出羊毛的羊是专门培育的细毛羊,尾巴天生就小
鱼影:这个偶也懂一些 山羊绒会贵一些 绵羊绒便宜对吧
额 原来这样 不是被剪掉呀
不对 你说的 是被剪掉呀
翰海行者:每年三月产羔期,出生一个剪一个,要不长在后面十几公分一根肉棍,很难看
山羊绒是把山羊撂倒,拿着篦子刮下来细绒,那样,山羊会很冷的
鱼影:额
夏天这样 就会凉快了
zero:黑头羊 基本都是为了吃肉的 细毛羊 出毛
新源的 黄牛 也是吃肉的
哈哈 我们家的黑白花是出奶的
椰梦:山羊破坏植被太厉害 养那个对环境影响忒大
翰海行者:黄牛产奶率底,一般都作为肉牛了
鱼影:一幅美图 引出普及动物学好多不知道腻
就知道吃了
相关资料:
勒泰大尾羊
勒泰大尾羊是全国闻名的优良羊种,主要生活在新疆阿尔泰山地地带。
勒泰大尾羊是阿勒泰地区哈萨克族牧民在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世世代代精心选育出来的一个优良的绵羊品种。因其有着一个滚圆而肥大的、全是脂肪生成的尾巴而得名。早先曾因原产地和繁育基地在福海县齐干吉迭乡又称之为福海大肥羊,而生物学家则称之为肥臀羊或脂臀羊。唐朝贞观年间,大尾羊就被作为贡品,进献朝廷,由此,人称新疆羊"体大如牛,尾大如盆"。《新唐书》上也有记载:"西域出大尾羊,尾房广,重10斤。"成年大尾羊一般体重都在80公斤以上,阿勒泰地区的"赛畜会"上,最高的记录是171公斤,当年羔羊的最高体重也达到了120公斤,尾脂达到十多公斤是常见的。
历史悠久的阿勒泰大尾羊,是福海县哈萨克族牧民经过千百年辛勤培育而成的我国优良地方绵羊品种。史籍曾记载“西域出大尾羊,尾房广,重10斤”“新疆羊大如牛,尾大如盆”,指的就是阿勒泰大尾羊。
大尾羊的体形外貌特点为头中等大、鼻梁稍隆起,耳大而下垂,腿高而结实,股部肌肉丰满,毛色主要为棕红色。生长发育较快,一般情况下,当年产的羊羔,自3~9月,半年时间平均体重可达39千克。
逐水草而居"是千百年来人们对游牧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精辟概括和描述。
为了"逐"这水和草,牧民们一年四季携儿带女,骑着马,赶着牛羊,让骆驼驮着房屋和家具,不断地走啊走。春天,从准噶尔盆地腹心沙漠中开始,撵着由南到北渐次融化的积雪,跨过乌伦古河、额尔齐斯河,进入阿尔泰山前山牧场,接羔育幼,为牲畜剪毛换装。盛夏,人畜进入绿草如茵、鲜花似锦的阿尔泰山深处的夏牧场,牛羊马驼们吃得膘肥体壮,尽情撒欢,人们也尽情享受着这美好而短暂的两个多月的"天堂生活"。金秋,阿尔泰山开始降雪了,要"逐"的草,将被深达数米的积雪所覆盖,春天撵着雪上了阿尔泰山的牧民和畜群又被阿尔泰山上的雪撵下了山。他们回到前山牧场,忙着为牲畜配种,忙着为自己冬备,再由北而南,跨越额尔齐斯河、乌伦古河,进入准噶尔盆地。寒冬,漫长的一个寒冬,牧民和他们的大尾羊及牛、马、骆驼都将在准噶尔盆地的禾木、沙吾尔山中渡过。牲畜们忍受着零下三、四十度的严寒,顶着凛冽呼号的寒风,在白雪茫茫的戈壁沙漠中觅食。在广阔的沙漠中,牧民们仍在不断地搬迁自己的住房,只为了便于大尾羊等牲畜能够就近吃到稀稀拉拉的戈壁牧草;人们和大尾羊之所以要到这里熬过寒冬,只因为这里既有大尾羊的生存必需品--草,同时也有人畜都离不开的水--它就是既能供人畜饮用而又不至于把草全部覆盖了的雪。
因为要逐水草,大尾羊每年都要从准噶尔盆地到阿尔泰山做一次长途旅游,要走800多公里的路,还不包括它们每天吃草时不停走的路。牧民们每年要搬80多次家,每到一处,安营扎寨,住上几天再上路,再安营扎寨,周而复始,这就是他们的"居"了。 因为要逐水草,大尾羊在没有尽头的路上,不停地游走。阿尔泰山上千百种大补的中草药和山花野菜没少吃,清冽的融雪水和矿泉水没少喝,准噶尔冬天的罪也没少受,靠着一个夏天抓膘积聚起的肥臀尾脂和一身强健肌肉,硬是捱过了严冬的饥饿和寒冷。按照大自然的法则,这大尾羊也是自然选择、淘汰的结果,是"适者生存"的结果。按照人们的常识推论,这大尾羊的肉肯定大补,这大尾羊的脂肯定美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