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2012-11-13 12:09:08)
标签:

北疆行摄

可可托海

哈萨克族

体验毡房

旅摄心情

分类: 旅行旅摄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在可可托海景区的山坳里,坐落着哈萨克民俗文化村,几乎清一色的白色毡房。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这里大都是哈萨克族人经营的民俗村,来这里居住的都是仰慕可可托海风景的游客。不过我们居住的毡房老板是个热情的汉族人。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哈萨克民俗文化村的全景。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漂亮的新疆大尾羊。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毡房背依着额尔齐斯河,清粼粼的河水是这里的生活用水,岸边有很多茂密的树林,这一对是情侣树吧?,晨起,天空飘着毛毛雨,我和牛儿对望着打了个招呼。走到河滩上,问候额尔齐斯河早安!我们终于在这里安营扎寨了,将尽享可可托海新鲜的空气和静谧的风景。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主人们早起为我们50多人的大军准备早餐。一天三餐就是几个人忙乎,也真够累的。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这里的住宿条件比较清苦,洗漱用水要到河边自己去取。因为山里的清晨很清冷,我几乎把所有薄的厚的、长的短的,都套穿裹在身上了。毡房内有一个小火炉,毡房里的小桌子要供两个毡房的14个人集体用餐,我们席炕而拥挤地坐着,然而总会有人站着用餐的。早中晚都是主人用盘子端到各个毡房里。早餐有时都不愿意等待,午餐我几乎自备面包和牛奶,愿意流连在风景区。每个毡房都有代号,我们的毡房住了7个人,毡房代号:007。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哈萨克人很勤劳很善良。我的雨伞没找着,借用了他们的。在哈萨克人的心里,有水草牧羊、有人煮奶茶的地方就是家。据说在草原上至今仍保持着一种风俗,常年在外放牧的男人,只要看到了毡房都可以进去喝茶、吃饭、睡觉,不必付任何酬劳,看守毡房的女人会竭力让客人舒适,因为她知道,当她的男人在外困了累了的时候,也会得到这样的照顾。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有意思的是,远远看到警察字样,还以为这里驻扎着治安警察,原来只是用来遮风的围罩。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狗儿们已经适应了山区里清冷的秋雨,清晨盘踞野外,依然沉眠在瑟瑟的秋风里。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随意拍摄了一幅娴静的画面。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这里的风景中,永远会有让匆匆过客眷恋的,那些悠然静美的画面。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小木屋和毡房,还有不远处的大山,祥和着可可托海的人文风情。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好大好肥硕的大尾羊。可惜我们在这里没有吃到一次手抓饭。也许是我们50多口人太多,也许汉族老板的手艺不到位,口味远远没有在喀什吃到的香美。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
羊儿们也在早餐。


哈萨克的白色毡房——漫行可可托海的静美(一)看到袅袅的炊烟,在可可托海的新的一天开始了。因为奔忙,错过了其他时段的炊烟。

 


拍摄日记:

     随团的北疆之行,大家在奔波风景过后,再奔赴另一个风景,往往需要很漫长的时间,再依然如风行驶的大客车中,看着几乎满车都在催眠状态的同行摄友们,我也正准备小憩一下,忽然发现窗外有红色的箱包甩出!!!我连忙大喊“停车”,因为着急,也因为嘴里的东西没来得及咽下。几乎变了声调的又喊了几声。车终于停下了。好后怕,幸亏我发现的及时,被甩出好几个箱包!!因为我们的箱包里面都是贵重的照相器材,被甩出的还有领队用的金属箱子,里面有价格不菲的录放器材,都放在那个金属箱里。司机下车发现,车底下的装放行李的箱门锁坏了,正好在山路的转弯处,行李箱就被甩了出来。影友们跑出10几米找回自己的箱包,检查了里面的设备完好才发下心来。我的行李在大客车的另一侧安然无恙,也没有像很多影友那样拿着多相机多镜头,途中我随身携带着一个小卡相机和“一镜走天下”单反套机。大家在虚惊一场后,又全体进入休眠状态了。很敬佩新疆吃苦耐劳的司机,没有替换的司机,每天10多个小时的奔波驾驶,而且新疆的路况不是很好,加之山道弯弯,能在超于疲劳驾驶的状态,把我们安全地送达一个个风景地,真的是很了不起,为此我经常给司机掌声和鼓励。

      终于在匆忙奔波后的又一个傍晚,我们停留在可可托海景区了。夜幕下,毡房里有烧得很旺的炉火,吃饭时14个人都挤在毡房里一个小小的木桌上,很简单的晚餐。毡房无厕,手电筒在寂静的山里,如萤火虫般地发着微弱的光点,匆匆游移飘动着。不久毡房里就想起了奔忙一天的酣睡声。

     旅行中我不愿放过清晨的时光,尽管在可可托海是一个秋雨丝丝的早晨。没有找到带来的雨伞,向哈萨克姑娘借了一把雨伞,在山坳里的毡房群中随意地转悠着,如白云一样的毡房看上去很别致,走近不同的毡房,走近哈萨克族的生活环境。尽管住在毡房,很多生活也是我们无法体验到的。

    据说这里是专为有人准备的毡房,十月旅游旺季过去,这里将是人去房空的。

 

网上资料:

    毡房,哈萨克语之为称“宇”,它不仅携带方便,而且坚固耐用,住居舒适,并具有防寒、防雨、防地震的特点。房内空气流通,光线充足,千百年来一直为哈萨克牧民所喜爱,由于是用白色毡子做成,毡房里又布置得十分讲究,人们称之为白色的宫殿。它是哈萨克族先民的重要创造。

    景区内只有毡房可以居住,离景区不远的约5公里的可可托海镇有设施齐全的酒店、宾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初冬·初雪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