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笔洞洞洞笔落
尖峰岭岭岭峰尖

落笔洞,又名落笔峰。位于海南三亚市东北方向的荔枝沟镇。它在高约30丈的小山峰印岭之下。
印岭一峰独秀,自立如屏,四周形势开阔是已知的海南岛最早活动的人类遗址。落笔洞是三亚八景之一。
落笔洞的摩崖石刻甚多,“落笔洞”三字刻于洞右壁上方,是维山云从龙于至元年间所题。三字纵向排列,单字直径约为50厘米,书体为楷书,三字点画圆浑苍劲,起笔收笔没有过多的修饰,中段走的非常舒展,劲挺利落,简洁明了,笔画直中见曲,曲中有直,体现出很强的书写性。结体收放自如,似欹侧还端庄,似散逸还浑凝,似精神还冲淡,如闲云野鹤独处山中。

落笔洞在印岭东面的悬崖下,为天然石灰岩溶洞。洞口高约12米,宽8米多,深18米,洞顶最高处约22米。

洞的中央,在极高处有两根向下垂吊的钟乳石,形如巨笔悬空,落笔洞正是由此而名。明《正德琼台志》对此洞记载:“其中有:石形如悬笔,笔尖滴水不断。”可知此洞在古代已知名于世。1992年3月考古学家在落笔洞发现一万年前的三亚遗址,是迄今为止我国旧石器文化分布最南的一处遗址。
传说古时笔尖水滴不断,人若能手接此水,便会文思敏捷,挥笔成章,或发财致富,延年益寿。洞底地上数快平面大石形如砚台,传说此乃"神仙"用的笔砚,"落笔洞"由此得名。如今两根巨笔仅存半截残迹。
这个貌似灶坑的,不知是不是先人的古迹。
落笔洞是石灰岩溶洞。

“乳悬自结乾坤液
形怪犹疑蛟蜃精”----摩崖石刻上的诗。

“盘石凌空列翠屏
呀然一洞野云扃”----摩崖石刻上的诗。
“化工造笔是何年
顿在穷荒绝岛边”,忽然觉得这里好空寂,今天独行落笔洞
孤闻冷风吼,此时还真有点心慌。呵呵,影友三亚戏称“你从来天马行空”。
忽然看到洞内“今人”的痕迹,心中不免有些忐忑,在这荒郊野外,素来认为看不到人影不可怕,要是冷丁看到人,还真的会害怕那!在这里确实感觉到了远古少有人烟的荒凉,想起刚才乘坐7路公交车来这里,路过两个戒毒所。想必此处也是僻静之所了。
走出落笔洞,外面一片开阔的天空,看到了洞中摩崖石刻上的诗中景观:“笔下烟云常自起”
“彩笔不随仙子去
青风空伴野云飞”----摩崖石刻上的诗。

当我从落笔洞走回公路的时候,遇到了四位来自山西太原的游客,我自充导游带他们重游了一番,才看到刚才匆忙没有看到的更多的摩崖石刻。在落笔洞的两壁,有宋、元、明、清历代文人骚客的题刻。落笔洞摩崖石刻较东山岭摩崖石刻、虞山摩崖石刻风格相差较大,因石刻值于洞中,避免了日晒雨淋、剥蚀残噬,少了些苍茫,多了些畅豁、爽捷及书写性。

落笔洞有很多摩崖石刻。最早的题刻为宋代倭倭才的七言八句诗文,《正德琼台志》卷
载:“倭倭才尝游览至崖,题落笔洞有诗。”诗题于洞左壁,共56字,纵向排列,单字直径约为3厘米。书体为楷书。
另一署名为“宋郡倅许源”的七言八句诗亦题于左壁,《正德琼台志》卷三十一/十八页载:“许源字泽之,淳熙间吉阳同知,有题落笔洞诗及洞天石船题名。”此诗共56字,纵向排列,单字直径约为3厘米。书体为楷书。
旁还有宋代守崖千户洪爵的七言八句和前韵诗,《崖州志》卷二十二/杂志/四九九载:“余巡视学校至崖州,闻落笔洞之胜。因假节一观,留题于右,时从行州判官赖宣、海南卫千户王彪、崖知守御千户洪爵。爵能诗,已先书之于石。”此诗共56字,纵向排列,单字直径约为6厘米。书体为楷书。
在落笔洞前的我好渺小。
今天才搜到三亚八景,一路看来已经欣赏了很多。回来后,朋友告诫:不要一个人在那里乱跑,很危险的!!
三亚八景:
1、东海晨曦——以大东海为中心内的旅游区,包括大、小东海、鹿回头、南边岭;
2、平沙弄——三亚湾海上旅游区;
3、天涯飞雪——天涯海角游览区;
4、椰庄夏荫—鹿回头椰庄度假度村;
5、落笔生浑——落笔洞游览区;
6、洞无观海——大、小洞天、海山奇观野营度假区;
7、波浮双玳——东西玳瑁洲海上风景区;
8、翠映三湖——福万、半岭、汤池3个水库的湖山胜景。其中,最具魅力的游览景点有天涯海角、大东海、亚龙湾、鹿回头、古崖洲城等。
三亚到落笔洞只有7路公交车,但没有站牌,上车和司机沟通,到站告知。下车后,就是一条很窄的土路,看着山洞的方向走,沿着蜿蜒不算远的小路,就可以到落笔洞了。因土路两边都是灌木,显得有点荒野,再加上没有人烟,所以感觉很寂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