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2011-11-05 15:00:29)
标签:

沈阳故宫建筑

实景拍摄

图解细说

原创摄影

清宁宫

杂谈

分类: 历史记忆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是盛京皇宫中宫,是五间十一檩硬山式建筑。除了殿顶的琉璃瓦件和檐下彩画之外,没有过多的外部装饰,非常朴素。其建筑特色被视为满族传统住宅的典范。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穿过凤凰楼,就进入了皇太极后妃们的居所了,居于中宫之位的就是清宁宫,是皇太极的皇后哲哲的居所。清宁宫原叫正宫崇德元年改国号为大清后正式定名为清宁宫,而清宁二字,无意间恰巧取了北京宫殿皇帝所居的乾清宫和皇后所居的坤宁宫这两个宫的中间字之和,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在《清宁宫感旧留句》诗中说:旧都之正寝,名曰清宁宫。尔时命名义,乾坤包括中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四周绕以低矮的“女墙”,房门没有开在正中,而是在东第二间开门,为正门,内东间还有一个小门。室内西侧四间不设间壁墙,如同从一端开口的口袋,俗称“口袋房”,与汉族比较多见的中间开门式的住房有明显的区别。这样的格局来源于满族只设一个出入口的地窨子式住宅有关,也与过去满族一家几代人同住一室内,家庭和睦的观念吻合,很方便举行祭祀宴会等活动。口袋房也被称为筒子房。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的东稍间为清太宗皇太极和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哲哲的寝宫,称为“暖阁”,因现在未对外开放,游人只能隔窗而望,更增加了游人对皇室生活的神秘感。清宁宫前后窗棂都用横直相交的“码三箭”式。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从外窗拍到“暖阁”内的光影。暖阁正中有一道间壁,把暖阁分为南北两室,二室都有炕,称为龙床。这种一屋一分为二的设计非常巧妙,很适合北方气候温差大的特点,到了冬天气温寒冷就挪到南炕。南面有充足的阳光,自然会暖和许多;夏天炎热就到凉爽的北炕。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暖阁的窗下有一个已经被封上的灶坑。(据说砖上曾有文字,眼前这些砖看上去比较新,也许在修建中已换掉了)。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作为后宫之首,在建筑上非常精细但也相当的朴素。屋顶铺满黄琉璃瓦镶绿剪边,正脊为五彩琉璃,纹饰中间为火龙珠,两侧有前行状的行龙、展翅欲飞的凤凰、含苞待放的荷花和莲藕。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屋脊西端的龙吻琉璃构件。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屋脊东端的龙尾高卷的正吻。正吻由一个螭首与一个凤头相背组合成一体。一螭一凤二者巧妙合一,粗长得尾翼高高卷成环状,很难分辨清是螭身还是凤尾,又似展开的凤翅。龙凤呈祥,阴阳相融,造型雄壮而吉顺。更为锦上添花之处,是在一般正吻的剑把部位,塑造了一只叠于云卷造型琉璃件之上的风火轮。风火轮的中心镂空雕饰着“日”字。它不仅在构图上为整个吻的造型,起着重要的平衡作用,而且具有深刻的内在寓意,它象征着皇帝权势恢宏如宇,手托日月,一统天下;它又象征着满人信誓旦旦,拆散“明”廷,捣毁明权,入主中原的决心。这种特殊造型的正吻,作为满人自励的标志,被大量地用在沈阳故宫的屋顶之上,也被广泛地用于新宾和沈阳的皇陵建筑之中。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四条垂脊为五彩琉璃。这是东南端的仙人和神兽,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岁月风蚀残缺,但依旧能清晰地看到精彩的琉璃雕饰。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西南端保存较为完整的仙人和五个神兽。根据建筑使用者身份地位的高低,尊者最多可摆放九个。沈阳故宫建筑包括崇政殿、大政殿在内垂脊上摆放的的走兽,最多不超过五个。沈阳故宫早起建筑垂脊上的仙人走兽与汉族做法也有不同之处:在颜色上,琉璃饰件多用黄、绿两色;在数量上,仙人之后的走兽个数采用了单数。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山墙的琉璃装饰。脊饰在琉璃艺术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功能和艺术的结合体,是古建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两端的墀头上雕饰着花草纹饰。其它的后宫建筑墀头上均有不同的花卉纹饰。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庭院的东南角,竖有一根约有二丈的木杆,木杆安在一汉白玉石座上,顶部套着一只锡斗。这木杆就是索伦杆,又叫索摩杆,是满族传统的祭天“神杆”。祭杆时,在锡斗里放上碎米和切碎的猪下水,以饲鸟雀和乌鸦。索伦杆的来历,民间有传说源自“乌鸦救主”,其实在罕王出生前几百年,满族就已存在这种风俗。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清宁宫连接火炕烟道的烟囱建在房后西侧,是从地面建起,而不是像汉族住宅那样,从室内建起从房顶出去。清宁宫的烟囱截面为方形,由下至顶逐层上收,一共十二层,最顶端还摆放了三块砖。有人传说这是象征着清朝共有十二个皇帝,而溥仪真正只做了三年清朝皇帝。


图解细说沈阳故宫建筑(四)---(1)满族风蕴的清宁宫
     这种形状类似小塔的烟囱,满语也叫“呼兰”,早年在山区用中间被虫子蛀空的树干做成,日久开裂再用藤条捆缚,外面涂上黄泥。进入汉族居住区后,满族仍然沿用这种传统,不过材料改成了土坯和砖。沈阳故宫只保留下这一座烟囱,有人说是当年皇帝特意安排的,是一统(筒)天下的意思。

   

 传说故事:乌鸦救主

    这个故事有很多的版本,这只是其中的一个传说。

    相传,清太祖努尔哈赤在创业之初,为探听明军实力,只身来到辽阳,投身于辽东总兵李成梁帐下服侍李成梁。一天晚上,努尔哈赤侍候李成梁洗脚。李成梁对努尔哈赤说自己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朝一品大将,就是因为脚心有一颗红痣。努尔哈赤漫不经心地说:“这有什么稀奇?我脚心有七颗红痣,还不照样侍候人吗?”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李成梁大为吃惊,从此对他格外注意了。偏偏这时北京钦天监在观测天象时发现辽东有王气出现,断定这里会出皇上,赶紧报告朝廷,朝廷立即派兵追查。李成梁得知此事,马上怀疑到朝廷要抓的就是努尔哈赤。正当李成梁与官差商议捉拿努尔哈赤之际,努尔哈赤及时发觉,急忙逃出了李府,一口气跑到了辽阳城北的一个草滩上。李成梁的追兵越来越近了,精疲力竭的努尔哈赤躺在一条沟里暂且隐蔽。这时,一群乌鸦纷纷飞来落在了他的身上,将他严严实实地盖住了。追兵见此情景,便改变方向追往其他地方去了,努尔哈赤因而获救。

    乌鸦落在努尔哈赤的身上,将其包围,给敌人造成他们已经死了的假象,从而搭救了他。后来,努尔哈赤起兵成就了大业,为了报答老鸹的救命之恩,便口喻朝廷上下要保护神鸦,他还让人把从前在山里挖人参用的索罗杆埋在院里,在杆上安个锡斗,装上碎肉粮食来招老鸹食用(后来这就成了满族人家的习俗)。他还要求每回在给旗人放粮时,都要给老鸹放粮。这件事,从努尔哈赤当政开始,一直持续了二百多年,直到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义和团兴起,清政府废除了给旗人发放粮饷的规矩,盛京皇宫给老鸹放粮的事,才停下来。


    《东三省古迹遗闻》载:“必于盛京宫殿之西偏隙地上撒粮以饲鸦,是时乌鸦群集,翔者,栖者,啄食者,梳羽者,振翼肃肃,飞鸣哑哑,数千百万,宫殿之屋顶楼头,几为之满。”这里,乌鸦的灵性是因为乌鸦“偶然”救主而被赋予的。它已经不是原来的动物崇拜了。对于被救助的皇帝来说,是因为被意外搭救,而采取行动感激乌鸦,对于满族后世来说,是由于乌鸦救了满族的皇帝(也是祖先),所以对乌鸦心存感激。二者都是一种报恩的行为。对于乌鸦是这样,对于喜鹊也是一样。关于努尔哈赤的传说有很多异文,其中,有的就说是喜鹊立在了小罕(努尔哈赤)的头上,被明军当成木桩得以逃生。这跟清文献记载的喜鹊救樊察的传说有相似之处。然而,为什么救人的是鸦鹊而不是别的鸟类呢?究其原因,还是跟原始的满族对于鸦鹊的动物崇拜有关。鸦鹊在满族先民的心目中是具有神性的,这种观念世代传承,深深积淀在满族人的集体无意识当中。满族神话传说中鸦鹊拯救祖先的形象的出现正是这种集体无意识的体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