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快乐鱼度度
快乐鱼度度
博客十周年地图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231积分
  • 博客访问:27,564
  • 关注人气:40,467
  • 获赠金笔:230
  • 赠出金笔:1
  • 荣誉徽章:点亮荣誉勋章图片博主兑换私密博文兑换金笔
正文 字体大小: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2011-10-22 20:36:46)
标签:

沈阳故宫建筑

崇政殿

飞龙阁

翔凤阁

七间楼

实景拍摄

图解细说

原创摄影

分类: 历史记忆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走进大清门,来到沈阳故宫的院落,就是这座宫殿的中心。是皇帝临朝的“崇政殿”,这座气宇轩昂的方形建筑就坐落在此院御路的正南。它也被称作“金銮殿”,建于清太宗天聪年间(1627—1635年),崇德元年(1936年)定名为“崇政殿”。崇政殿为五开间前后出廊的硬山式建筑。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崇政殿是皇宫的正殿。皇帝日常临朝理政的地方。走上须弥座,仰视着写着满汉两种文字的“崇政殿”牌匾,记得在北陵看到的门牌真迹,一般都是满文字大些,汉字小点。这里的两种文字一边大,不知是否后改的。导游讲解牌匾上的满文:“中间一根棍,两边都是刺,加上圈和点,就是满文字儿。”。相邻两根柱头上的梁头即龙头相互对峙,中央又一颗火焰宝珠贴在梁上,形成双龙戏珠的景象。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崇政殿檐廊上的挑头梁,把整条梁当作一条龙,伸出檐廊之外的梁头雕作龙头,梁身即龙身,藏在殿内的梁尾刻成龙尾,还露出两条龙腿、龙爪,檐柱与金柱之间有木雕的龙型抱头梁。龙型抱头梁和琉璃墀头是古代建筑上的精品,就连北京故宫也没有。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镂空的红漆贴金门。方形檐柱上部用蓝、白、金等颜色绘制了莲花等图案,外侧是与大政殿相同的兽面。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柱顶部分各有一个形象生动的木雕龙(龙形抱头梁)探出,而且是两两相对的,一共三对。檐下的木雕莲瓣、蜂窝、如意等与大政殿的样式相同,并且和方形的殿柱一样属于喇嘛教的建筑艺术风格。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崇政殿的大月台西南角,有个存放标准计量的嘉量亭,是由大理石建造。旁边的大缸称作“太平缸”是用来盛水防火之用。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安放在大月台东南角的日晷。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用于计时的日晷也是由大理石建造的。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崇政殿前后的红色檐柱都是方形的(室内柱则是圆形的),下面是灰黑色的覆莲式柱基石。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神态好快乐的螭首,三百多年来一直“安守”在这个角落里。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崇政殿民间还有“镇殿侯”的传说,从清代至民国期间,殿内曾经摆放着两具真熊皮和熊头内装木制骨架做成的熊标本。对于其来历,有的说是皇太极所猎,也有的说为乾隆东巡时所猎,但沈阳人却认为两个熊模型是在皇宫正门忠实保卫皇太极,后被皇太极五哥误杀的两名御前带刀侍卫的化身。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崇政殿前有一条御路,御路的东西两侧对称排列着两栋楼房,前边的是五间二层楼,后面的是七间二层楼。东边为飞龙阁和东七间楼,西边为翔凤阁和西七间楼。楼房均为乾隆时期在旧有建筑的原址上重新改建的。主要是为皇上藏珍纳宝用的。许多珍贵的文物都曾藏于此间。青砖青瓦的外观上看起来都很普通,但曾经里面的藏品数量和价值都是很惊人的,这座是飞龙阁。飞龙阁原建于崇政殿北,乾隆八年(1743年)皇帝东巡时命改建与此。阁内上层原贮清历朝皇帝御用弓箭、刀枪等物,下层存放清内府珍藏的古代铜器。飞龙阁上层所藏清朝历代皇帝的弓、箭、刀枪等御用装备三千多件;下层则是收藏的古代铜器共计八百件,四百五十九种。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这座是翔凤阁。翔凤阁内存物品总数大约七千件,包括供皇帝东巡盛京时帝后行宫陈设的物品,唐至清一百多位书画名家的作品,清帝御笔书画以及清朝内府刊印的书籍等,这些物品大多是价值连城的珍品。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这座是飞龙阁后的东七间楼。东、西七间楼从外观上看,没有中路中路上其他建筑那么精细,只是青砖青瓦,也没有描龙绘凤的彩绘和各种花样雕刻。东七间楼,原来是宫中收储銮驾卤薄的地方。乾隆时期,东七间改用收藏瓷器,也叫瓷器库。至道光年间,库内瓷器高达十万四千多件。


沈阳故宫建筑图解细说(二)---(1)誉为“金銮殿”的崇政殿    这座是西七间楼。位于翔凤阁的西面。始建于清太宗皇太极时期(1627—1643),乾隆十一年至乾隆十三年(1746—1748)改建,是清代盛京宫殿中存贮殿版书籍和内务府档案之处。西七间楼,清代也称为“书籍墨刻楼”或“档子房”,收藏清朝内府所刻书籍和墨刻,清代盛京内务府历年的档案。根据乾隆年间的规定,北京故宫内武英殿修书处新刻的内府图书,必须送一部或数部到盛京收藏。墨刻就是历代书法名家的书迹或清代皇帝御书的诗文刻拓本,这类的物品一般都是由清宫内专门做这类事务的人制作,有的装裱成册,有的装裱成卷轴,与书籍一起保存。

崇政殿资料:

    1、沈阳故宫按自然布居分为:东路、中路、西路三个部分。中路的建筑是清故宫的主体,是清太宗皇太极时期临朝理政和生活起居的大内宫阙,它是沿中轴线上按“前朝后寝”的格局所形成的,具有满族民居风格的五进四合院建筑群。从南向北依序是第一进院落,即大清门之外,主要建筑与大清门隔道相望,由朝房、奏乐亭、影壁以及果楼、灰楼等建筑组成。大清门之内的第二进院落主要建筑为崇政殿。还有两侧对称式附属建筑飞龙阁、翔凤阁。第三进院落为崇政殿之后的,联系前朝与后寝部分的过渡性院落,东有师善斋、日华楼,西有协中斋、霞绮楼。 乾隆时期扩建了东巡行宫东所和西所、太庙等。

   2、人们通常把中路的崇政殿和东路的大政殿用途混淆,其实崇政殿是皇宫的正殿,皇帝日常临朝理政的地方,而大政殿则是举行较大规模的集会时的大殿,一般很少使用。有人形象地称崇政殿是皇帝的办公室,而大政殿区域则更像是会堂或者广场。清太宗时期国家的重要典礼,如元旦、万寿节庆典、太祖实录告成、皇子娶妻、公主下嫁、明朝重要官员归降等仪式,都是在崇政殿举行,而大政殿则是在元旦和万寿节等典礼的主要仪式结束后,大宴群臣的场所。另外皇帝也在此接见外邦宾客,国内庆典时举行一些小规模宴会等。

 

阅读(3781) 收藏(3)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