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开原寻访古遗址和老建筑(五)--- 开原崇寿禅寺

标签:
开原寻古迹辽宁记忆崇寿寺塔实景随拍文化遗产杂谈 |
分类: 旅行旅摄 |
塔身上的佛龛、佛像。
在塔的底座,有一处没有外墙砖的裸露塔体。
查资料得知: 2008年9月25日,重达333吨的七彩花玉落户古刹禅林,
据史料记载,崇寿禅寺兴建于公元758年,已有1200余年历史。历史上崇寿禅寺规模巨制,殿宇宏敞,为东北地区少见的古代建筑精品,也是辽北地区著名的佛教道场,众多僧侣游人慕名而来,许多文人墨客为之题诗作赋。该寺始于唐而兴于辽金,盛于明清。至清乾隆年间,崇寿禅寺“有亭阁房舍百余间,僧众近百人,仅碑碣就有四十余甬”。
崇寿寺塔是目前寺内仅存的国宝级文物,为八角十三级实心密檐式砖塔。这座塔始建于金正元隆年,既公元1156年,为宣徽洪理大师藏骨之所,塔高45.82米,塔身八面佛龛,八佛端座,龛上宝盖各有一组飞天浮雕,线条流畅,形态逼真,各角木檐上悬有铜铃,塔尖呈锥形,穿有五个铜珠。塔身各层挂有数百铜镜,西面悬有铜鼓一面。宝塔气势恢宏,造型厚重,前清时期列为开原八景之一,曰:“古塔朝霞”。宝塔虽经历了历史的苍桑变迁,除铜鼓、铜镜在日伪时期被掠夺外,现基本保持完好。
如今辽宁省文化管理部门邀请国家、省文物专家对崇寿寺塔进行了考察、论证和现场查勘,确认开原崇寿寺塔的身份为辽塔。(1963年省文化部门曾认为“崇寿寺塔是金塔”并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吗?)。
开原老城崇寿寺塔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现存为数不多的辽代古塔之一。塔身为砖木结构,塔内飞天、佛像造型优美。崇寿寺塔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科学艺术价值,是研究我国东北地区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和古代建筑技法的重要依据。 1963年9月30日,崇寿寺塔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资金等各种条件的制约,铁岭市对崇寿寺塔维修保护及研究相对滞后,1963年以来只进行了2次局部修缮。因年久失修,自然损坏比较严重急需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