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武闯宫谏奏不准,用砖自击死于金殿。

刘秀酒醒而悔,哭祭功臣,怒杀郭妃。

惊魂失魄的刘秀,赴太庙请罪。在太庙内马武魂魄活捉了刘秀之魂魄。
几番声讨过后,令刘秀惊魂未定,登上高台。

最后,刘秀终于从高台坠落身亡。
看完了此剧揭示了一个极为严肃而深刻的主题。我们知道,封建帝王在对待臣关系上,大多是实用主义,危难临头,看重贤臣良将,权位牢固时则排除异己,以至于杀戮功臣,即“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打金砖》正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戏剧冲突的。剧中刻画的刘秀很有特色,不简单化。当姚期之子姚刚劈死奸妃之父郭太师一事闹到金殿,刘秀在忠奸斗争之间作了调停,还十分顾念功臣,严守“汉不死姚”之约(当然以姚不反汉为前提),从宽发落,命姚刚充军。姚刚一走,姚期势孤,为奸妃害姚期,既而为郭太师报仇提供了方便。戏中刘秀表现得似乎很温良,这正是人物性格沿着帝王残杀功臣的规律发展的一个复杂过程。姚期深知“伴君如伴虎,虎羊一同眠,一朝龙颜怒,四体不周全”。他忧心忡忡地请求刘秀戒酒,刘秀慨允,但转瞬间在郭妃的迷惑下就大饮特饮,紧接着又背弃了“汉不斩姚”的承诺,这是一种借口,犹如曹操梦中杀人一样,因为醉了,可以推卸责任,于是姚期被杀了。忠心报国、威望很高的姚期被杀,激化了君臣之间的矛盾,谁上殿保姚,就斩谁,戏也越来越抓人。当众臣保奏无效,马武怒以金砖打进宫殿,刘秀惊醒,他没有自疚而收敛杀机,反而迁怒于敢于触犯他的人,一味的杀下去。功臣被杀光了,剩下孤家寡人的刘秀,怕天下人唾骂而去祭太庙,所谓“天作孽尤可为,自作孽不可活”,贵为天子、一人掌权的刘秀终于在幻觉中看见冤魂索命,惊恐之下,他跌撞而死。他,灭亡了!《打金砖》通过刘秀所揭示的深刻含意,使人惊心动魄。其次,是这出戏的艺术处理颇为深刻。前辈艺术家为塑造刘秀创造了极为高超的唱、念、做、舞的表演艺术。戏的前半场以唱吃重,一般说,唱,并不难,难的是要唱得悦耳动听,使人不觉其多、其慢而急,反嫌其少而不敢疏忽片时;使人不觉得戏平、进度缓慢,还要表现刘秀老成持重,似觉温良而又深藏不露。-----网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