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2011-02-05 14:53:36)
标签:

沈阳老建筑

赵尔巽公馆

奉系军阀

四合院

原创行摄

历史记忆

分类: 历史记忆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兔年的年夜烟花过后,新年的气氛淡了许多,偶有几声零星的鞭炮过后,小区便如常地安静下来,早有打算寻访沈阳的老建筑,如今假日得闲,我和老公便带好相机走街串巷,寻摄逝水流年的旧迹踪影了。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早8点多的阳光,温和地洒落在深灰色的宅院,我们慕名来到第一个名人故居——赵尔巽公馆。赵尔巽公馆,又称赵尔巽府邸,赵尔巽别墅或赵尔巽故居,建于1905年前后的清末年间。位于沈阳市大东区万泉街1号,即沈阳著名的园林风景区万泉公园的西南角,现房由区城建局管理。被沈阳市文物局列为:沈阳市不可移动文物。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据史料记载赵尔巽公馆的主体结构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形式,它由前门楼、正房、厢房和后花园组成。南北长约90米,东西宽约60米,占地1000平方米。建筑原有的东、西跨院和后花园已不复存在,现仅存中间的四合院,占地面积仅剩150平方米左右,比原来的规模小了许多,这也是很多人观看过后,对这位叱咤盛京的将军公馆如此拘谨,感到诧异不解的原因之一。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这所名宅,经历了百年沧桑,几易其主,但依稀可觅当年风采。2004年,由政府投资,对这座名人旧居进行了修复,使其恢复了历史原貌。晚清的民国著名诗人张之汉,曾在《万泉河杂咏》中有诗道:“名园买夏数荷钱,别墅谁营兜率天。半可亭空鸿雪漶,不堪花木忆平泉。”又记述:“观音阁畔,旧有半可亭,为某君(即赵尔巽)别墅。”都记载了赵尔巽别墅所处之优美环境。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也许是春节过年放假,赵尔巽公馆的没有开放,只好绕着四合院的外围转了转。这是赵公关的东面围墙。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赵公馆的修复和保护,让人们看到了历史在这里驻足!不仅仅留住了一段特定的历史,再现和考证了一代封疆大吏的生活,更重要的是能以史为鉴。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赵尔巽公馆建于清代末年,占地1000平方米,一直在风雨中闲置。2004年在沈阳市大东区的有关单位的倾心努力下本着修旧如旧还原历史的原则,历时4个月修缮该公馆耗资140万元。如今的赵尔巽公馆已露出了模样。房屋的瓦全部重新更换,风化的墙面砖被细心修补,漂亮的围墙也砌了起来。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也许这些青砖灰瓦经过了静心地修葺,使得公馆没有了陈旧的意味,没能引起过往的人来关注这处陈年的文物,若是走近前来,看到墙壁上挂着的那牌子的说明,方才豁然得知这里原来是一处珍贵的文物。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初七很多单位开始上班了,我又路过赵尔巽公馆。可是大门依然紧闭,时过境迁,这里并不像网上所说的免费参观。见公馆朱红的正门口有几位老人在聊天,便走过去询问,经指路走进旁边的侧铁栏门。原来这里已经不允许参观了,现在是某办公单位。经允许我从这个菱形小门走进了公馆的四合院。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清晨飘落的雪儿,使得这里格外的清静,悬挂着的红灯笼给老建筑增添了节日的喜庆。灰瓦绿窗彰显了当年的旧影。没能走进公馆内的房屋。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修葺前的赵尔巽公馆。(来自网络)

 



赵尔巽公馆---寻访沈阳老建筑(1)

一位市民的珍藏捐献出来的赵尔巽照片。

 

 

 

有关赵尔巽的资料:(来自网络)

    赵尔巽是个耐人寻味的人物,他经历了国家动荡、政局颓败、朝代更迭的晚清与民国时期。做为政客与史学家的他,人生极富传奇色彩,一世宦海打拼,既有维护封建王朝的愚昧,也有值得肯定的爱国、重教之举。他老年又转入史学界,专心学问,颇有建树。赵尔巽出生在1844年,卒于1927年,字公镶,号次珊,又号无补, 汉军正蓝旗人,原籍辽宁铁岭,官宦世家,祖父在1844年的清道光廿四年曾任莱州知府,父亲也在莱州府为官;他于同治十三年中进士,入选翰林院任编修;后历任安徽、陕西等省布政使,置理山西巡抚;1903年任湖南巡抚,是年冬,他上奏朝廷,将湖南阜湘,沅丰两矿务公司合并为湖南全省矿务总公司,垄断全省采矿、炼砂之权,从而抵制了外国侵略者攫取矿权的阴谋;并且倡导教育改革,把长沙所有书院改为新式学堂;其后任户部尚书、盛京将军、湖广总督、四川总督、东三省总督;武昌起义后任奉天(辽宁)保安会会长,阻止革命,最后避居青岛;1914年北京政府委任他为清史馆总裁,主编了被称为二十六史之一的《清史稿》。

 遥想当年这个威风八面的封疆大吏,是何等的荣耀!然而宦海沉浮,想当年,这位总督在官场上除了意气风发、发号施令的一面,他是否经常是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呢?他的甘苦大概只有自己知道吧。从生存学的观点看,赵尔巽的人生还是比较成功的,遭逢乱世,竟能全身而退,在某种程度上说这也算是难能可贵的了。历史在造就着人,同样人也在影响着历史。虽说赵尔巽不是叱咤风云、缔造朝代的帝王级别的人物,可他那个时代,有多少如他样掌控着相当权力的人,在维护着他们那个阶级与封建腐朽的政权?评述当年的历史,我们不能小觑这个阶层,因为他们所受的教育,他们为之完成的人生命题,他们为之服务的社会职务,其结果都在或多或少地影响着时代的发展进程。赵尔巽有其特殊的人生经历,当然会有其特殊的人生局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