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沈阳清昭陵是沈阳的历史文化遗产。昭陵位于沈城北部,又称北陵,占地330万平方米,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历时八年,于顺治八年(651年)初步完工。这里埋葬着清朝第二代开国君主皇太极和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陵墓是历史的见证,在历代封建帝王的心目中,陵寝显示和象征着皇权。

昭陵既吸取了前代明陵的建筑长处,继承了中国古代传统建筑的优点,又融会了满族陵寝建筑的特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清入关前满族建筑艺术的演进情况。

昭陵是“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陵墓,是清初关外陵寝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座帝陵,也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

昭陵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修建时间跨度较大,经过一百多年的时间才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它是从平地而起的,坐北朝南。主要建筑部分布在平面布局的中轴线上,两侧各建筑采取对称形势分布。

明楼是1939年重修的。宝城也叫“团城”,建于康熙五年(1666年),中间突起的圆形坟堆就是宝顶。

巨大的宝顶尖上,不偏不倚长着一棵榆树。关于榆树,满族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故事。这是一棵神树,是上帝向努尔哈赤暗示这里是安葬他父母的风水宝地。据说:现在看到的这棵树是后栽上去的。

西侧配殿。

方城城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