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0年4月24日,又是一个春天的周末,几位影友相约走出城市的喧闹,寻找春天里的另一番风景。在辽宁省东部丹东,宽甸县杨木川镇,有一个山清水秀的小山庄名叫白鹭村(原名:红铜沟)。它坐落在鸭绿江一条支流蒲石河的岸边。晨霭中的北方小村庄炊烟袅袅,大地一片宁静而祥和的景象。山林中迁徙的鹭鸟儿,欢快地的鸣唱着,让远道而来的摄影人,感受着迟暮春天的勃勃生机。

从凤城下高速公路后,沿途寻访,我们终于来到了这个传说中的小山村,我们匆匆攀爬到山上,俯瞰着小村庄,俯视着村北山坡上的鹭鸟飞翔、盘旋、静卧、嬉戏,心中感叹着这和谐共生的景象。山上的柞树和槐树布满了白鹭的巢窝,密密挨挨的,有时在一棵树上就有十几个鸟巢。鸟巢一点都不隐蔽,与山下的农舍遥遥相望,人鸟为邻,和睦相处。

这里是摄影前人搭建的观鸟棚,也是拍鹭鸟的的最佳制高点。在这里不知有多少鹭鸟儿的舞姿被摄影人带走。
静默地看着鹭鸟飞翔,聆听来自春天的感动。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

归巢的苍鹭和静卧孵化的苍鹭演绎着鸟儿天堂里的生活故事。
春阳下,鹭鸟儿妈妈耐心地呵护着尚未出壳的鹭鸟,那种和人类有着共鸣的母爱,感动着我们的凝望。

山林中自由飞翔的白鹭。

鹭鸟长长的嘴,不仅仅是用来捕食,就其功能而言,有时候如同人类的手,被当用来梳理羽毛、用嘴喂哺雏鸟、用嘴筑巢、用嘴打仗。和其他鸟类一样,鹭鸟的嘴几乎还是以下一些工具的代名词,即:锤子、凿子、钳子、剪子、钩子、夹子、锥子。这只鹭鸟正用嘴嵌下树枝,用来筑巢。

鹭鸟觅食。

小山村依傍着的小河喧哗着,日日夜夜流过村庄,洁净的山溪不仅是山庄人生存的必要保障,也哺育了众多的生灵,每年春天来自南方众多的候鸟大白鹭,吸吮着河溪水,快活地在山庄后山上的槐树林上筑巢,繁殖生息。

执着专业的拍鸟人,住在这里好几天,静候光影和鹭鸟的倩影。
也许是拍鸟的辛苦和难耐,来这里攀爬拍摄观赏鹭鸟的摄影人少有女性。在这里拍摄了两天,连我就三个女性,而这两天的拍摄里,我是唯一的自始自终坚持上山,用镜头捕捉鹭鸟的踪影的女摄影人。风吹日晒,和鹭鸟一起共享大自然的季候,朝花夕拾,迎着缭绕的晨雾,静候着朝阳,顶着正午的阳光,仰视着鹭鸟的翩飞,依傍着树干,与鹭鸟共享夕阳,陶醉在落日的辉煌里,大自然给了鹭鸟和谐安逸欢娱美妙的天堂,鹭鸟圆了我朝思梦想恍如童话的美梦。

这是我们居住的农舍,主人指着后山说,那是神山,山上的鹭鸟是神鸟。背倚着的后山不是很高,仅仅海拔200米,但山势差不多60度,而且几乎没有路,偶有山路听说也是摄影人踩挖出来的。虽然山道不是很好攀爬,好在有上星期到铁岭曾家寨爬山的经验,这次爬起来还是手脚并用,因为不泥泞了,攀爬起来相对容易了很多,更因为这里有梦寐以求的大白鹭,再大的艰险困苦都可无视了。多少年以来,村里人有一个不成文的乡规村约,任何人不能惊动伤害后山的神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