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祭祀先祖,缅怀先烈,怀念亲人,不仅是社会的一种需要,也是平民百姓个人情感的需求。今年国家把清明节定为法定假日,是中华文明“饮水思源”“慎终追远”观念的体现,有利于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培养,也说明了这个传统而特殊的日子是民心所向。
活着的人同已故的人在这个特定的日子,祭祀扫墓,表达对逝者的缅怀纪念之情,进行了“心灵”上的交流,寄托哀思是情感的一种需要。
奶奶的墓不是公墓,没有卖鲜花的。正值初春的皖南,已是山花烂漫,我采了鲜艳的山花一束,放在奶奶的墓前,表达对奶奶的追思。
皖南是丘陵地带,山不是很高,而且环水,奶奶的墓地在半山坡,风水很好,草木葱郁、见山见水风景秀丽。
祭祀活动在这里还很传统随俗。
千里迢迢从北国回故里的妈妈,不顾旅途的疲惫,第二天就去很远的乡下给姥姥过清明,才隔一天,又爬了许多的山路,给奶奶扫墓,很是劳累,可还是忙个不停,做着对我来说很陌生的一些事情。
听叔叔讲,爸爸曾是奶奶最喜欢的儿子,可老爸却离奶奶最远,所以陪奶奶的日子也最少。老爸在奶奶的墓前默默地蹲了许久许久。
奶奶最疼爱的孙子年年都前来看望。那些在外地的儿孙们也会遥寄追思的。
奶奶的墓碑上只刻有儿子、孙子们的名字,可儿孙满堂的她老人家还有许多“名不见撰”的儿媳、孙女前来扫墓。
虽燃这里不是公墓,可也有当地的管理。扫墓最大的隐患是引起山火,文明扫墓只是做到将火星完全熄灭。还有一说,就是必须把祭品完全烧尽,故人才能完整地收到“寄出”的心愿。
上天保佑,所有安息在故土的亲人,永垂不朽。愿已故的亲人,在天有灵,保佑世上的亲人福禄安康!
“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偶然来到这世界上的生命都如流星一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