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果戈里大街·索菲亚大教堂
夜幕下灯火通明,当我站在这个气势恢弘的艺术精品建筑前,被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教堂所惊叹和感动。我立好三脚架,围着它转了起来,可总感觉拍不出它的轩昂的气度和壮观的气势。它静静地矗立在灯火和人海的簇拥中,高高在上,庄严而巍峨。
圣索菲亚教堂气势恢弘,精美绝伦,是拜占庭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它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堂,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市历史的重要珍迹。教堂通高53.35米,占地面积721平方米。1997年6月,修复并更名为哈尔滨市建筑艺术馆。教堂的墙体全部采用清水红砖,上冠巨大的穹顶,四翼有大小不同的帐蓬顶,形成主从式的布局。正门的尖顶建筑为钟楼,7座铜铸的乐钟恰好是7个音符,由训练有素的敲钟人手脚并用,敲打出悠扬的钟声。
巍峨壮美的圣索菲亚教堂,构成了哈尔滨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同时,它又是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市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
圣索非亚大教堂的角度是多变的,令人目不暇接,就是在里面呆一整天也不会觉得厌倦;她的气势是庄严但不凌厉的,很多游客静静地倚在角落处的柱础上,任思绪在千年的尘埃中飘荡。
当夜渐深,空旷的教堂广场静谧安详,我仍不舍离去,我不倦的旋转着拍摄着。
第二天,我又来到圣-索菲亚教堂,高耸入云的金色十字架与红砖绿顶相辉映。
人潮如涌,我随着人流拥进了它的怀里,抬头看着那高高的穹顶、天窗,还有巨幅油画“最后的晚餐”,我慢慢地浏览着,看这里的建筑,也看来这里的游人,游人的流露出来的欣赏的神态。
今天的哈尔滨建筑艺术馆早已没有了牧师,也不再做礼拜,作为教堂的功能早已不存在,它只是作为沙俄入侵东北的历史见证和研究哈尔滨近代历史的重要珍迹,作为独具异国情调的人文景观和城市风情的建筑来展示哈尔滨的风景,供游人参观。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历史的遗憾。
法国诗人雨果说,建筑是“用石头写成的史书”。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