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在西塘的家

(2007-08-03 05:41:20)
标签:

西塘

阿婆

房东

厨娘

红灯笼

分类: 旅行旅摄
 我在西塘的家
    即使游行千里,也还是需要一个栖身之处。在西塘若是住宾馆,你是体会不到水乡生活的滋味的。民宅里的雕花大床,会让你很舒服的在这里小住,享受平淡安逸的水乡生活。
 
我在西塘的家

 我在西塘的家就在古镇西塘有名的西街68号,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听雨轩客栈。

 

 

我在西塘的家

    古老的西街是这里的主要通道,曲曲弯弯,露天宅弄两旁,有很多的古宅。

 

 

我在西塘的家

 

    很多人家沿街做着生意。我家房东是这里嘉善县收藏协会的副会长,也在这条街上开了一家古玩店。

 

 

我在西塘的家

    去我家,要通过一条幽深的长弄,是一条在白天也需要一串红灯笼引路的神秘宅弄,当你数到第六个红灯笼,推开这扇门,随着一声熟悉的“吱嘎”的木门声,就踏进我的家啦。

 

我在西塘的家

 我的家是古色古香的老房子。这是我家的会客厅,蛮有文化气息的吧。

 

我在西塘的家

    抬头你会看到一只“迎宾鸟”,它会粗声大气的对你说点什么。我没听懂,大概是方言喽。不过它脾气不太好,大概是圈在笼子里的原因,你若撩它,它会跟你嗤牙咧嘴很凶的样子。

 

我在西塘的家

        看得出房东和我一样很爱花,不大的庭园养了很多的花。

 

 

我在西塘的家

      夏天这里比较热,在这里天天洗衣服很方便,还有洗衣机。一家来自广东的游客,走了一路,一家四口攒了一堆衣服,统统拿到这里洗,到了这里把一堆衣服都扔进洗衣机,急不可耐地跑出去看风景,好心的房东阿婆帮他们一件件凉晒。

 

我在西塘的家 这是我家带有木雕刻花的窗户,回到家就把它关上,是因为屋里有空调。

 我在西塘的家

    如果在北方冬天的窗户上看到“哈气”,那外面一定很冷。在这里窗户上的“哈气”说明外面很热,屋里在开空调。

 

 

我在西塘的家

      这是我的雕花大床,年代久远,房东说它是清代的。做一回大小姐,衣食无忧,闲情逸致,岂不乐哉!

 

 

 我在西塘的家

 窗前的仿古花灯,给我的“闺房”增添了复古的氛围。

我在西塘的家

    窗外露天的小池子里,有房东养的几只小乌龟,让我想起了我自己养的四只小龟,它们是否又在四脚拉叉地晒太阳。

 

 

我在西塘的家

 开古玩店的东家,在院子里也能看到古董。

 

 

我在西塘的家

    最难忘的还有在这里的一日三餐。因来的时候我就想住在当地水乡人家,与他们同吃同住,体验和享受水乡的生活。我告诉阿婆,不要特意照顾我们,你们吃什么,我们就吃什么。可阿婆还是到菜市场买回不同的菜,换着样给我们吃。而且很多的菜都是“爆”过的,就是过一遍油。这大热的天,真是难为厨娘了。见我们吃的很高兴,厨娘甚至站在我们旁边给我们摇扇子,感动得我简直要融化在“水”里了,那是怎样的“水”呐?感激的泪水,垂涎的“口水”,天热加吃得卖力的“汗水”,人情暖人心的水乡热流......

我记得的几个菜谱:

   两样“爆”烧整鱼和鱼段儿(阿婆的方言让我听不太懂,究竟是什么鱼?我只知道是当地的两种鱼。烹饪得微辣,酸甜可口)

    腊肉烧冬瓜、炝大头菜、爆炒小螃蟹、霉干菜西红柿汤(是我的最爱之一,几乎一碗而净)。

    茭白烧得相当的美味,回来后我要照样烧它一盘!

    炒螺丝很好吃,可我不会嗦,只能用牙签抠着吃。

我随便问了一句:有黄瓜吗?,晚上我就吃到了炝黄瓜,甜而脆。

 

    在西塘的第一次晚餐后,吃得很高兴的我马上就给阿婆100元,阿婆不要,我执意要给。离开西塘的时候,阿婆只收了30元伙食费。这是两个人两天的伙食费。

    “标间”每天50元,住了两个晚上100元。

 

 

我在西塘的家

     

    玩儿数码相机最大的优点就是随便拍,最大的烦恼就是内存卡满了怎么办?这里免费提供电脑,这也很重要,因为我带的是数码相机,内存卡已满。这满眼的风景没处装可急坏了我,有了电脑可以转存到U盘,这可解决了我的大难题。在上海,转存U盘,用一会儿电脑,开价25元,还只是一个G的。在西塘很多客栈都提供免费电脑,这是在大上海享受不到的待遇。

 

    我非常喜欢在西塘的简单而平静的生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