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文言文的独特吸引力与教学建议
(2022-03-14 11:09:07)分类: 文学杂谈 |
小学文言文的独特吸引力与教学建议
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摘
【关键词】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优秀的文言文具有独特的吸引力。近年来,教育部统编的小学语文课本新编入了少量的文言文,文言文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新内容。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关注文言文在小学语文课中的新目标,从文言文的文体特性,开展小学文言文教学的探索。我们需要思考:为什么小学语文要学习文言文了?文言文有什么独特吸引力?我们针对这些新情况如何开展文言文教学?
一、
什么是文言?王力在《古代汉语》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言以及后来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语言”。文言文,也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历代模仿它的作品。因此,中国的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国的古代文学、古代哲学、古代历史、古代科技等与文言文都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或古代散文)称为“文言文”。小学里读的都是短小文言文,所以称“小古文”。
小学为什么要教学文言文?为了继承和宏扬优秀的传统文化, 让小学生直接读到古代作品的原文,从小学开始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语感;可与初中学习文言文密切对接,并为以后进一步的古诗文学习奠定基础;丰富小学语文的新内容,对教师和学生都会增加历史感和新鲜感。
部编小学语文课本从三年级上册起要学点文言文了。从三年级到六年级,共入选文言文15篇(不含古诗词),约占四册总篇目201篇的百分之七多点。文言文数量不多,但它们是语文课的新内容,其中有古人的智慧,古人的品德,有助于小学生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并提高语文素养。小学阶段学习文言文正当其时。
二、
我们平时常见的文章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称为白话文或语体文。它是相对于文言文而说的。白话文和文言文都具有自己明显的特点和功能,但文言文自有其独特的吸引力。
文言文的特点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即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口语已分离,口语中一般不用文言了。文言文因与现代汉语分离,给我们学习带来一定困难,但文言文写成的文章语言比现代口语要凝练,这又是它的特色。如,三年级上册第24课《司马光》一文,不计标点,只30个字。如翻译成现代汉语,约需60余字,即白话比文言字数多一倍。如课文第一句“群儿戏于庭”,今译“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文言字数只今译的一半,可见文言文语言的简练。
从课文中我们知道了相关的不少著名历史人物,如孔子、伯牙、钟子期、韩非子、孟子、王戎、车胤、司马光、苏轼、朱熹、曾国藩等等。不少文言文还揭示了深刻的道理,融合知识性、趣味性、哲理性于一体。如我们读了《司马光》一文,不仅知道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再听老师的补充介绍,知道司马光是北宋的大史学家,他主持编著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与汉朝司马迁个人写的《史记》可以平列的历史大书。毛主席曾经十七次批注过这部大书。又如我们读了四年级上册第25课《王戎不取道旁李》,懂得了王戎不取道旁李的原因,我们以后也应该养成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习惯;可以了解王戎是三国至西晋时期名士、官员,"竹林七贤"之一,还可以知道记载王戎故事的《世说新语》这本古代有名的笔记著作。我们学了五年级上册第24课《古人谈读书》,懂得了孔子“不耻下问”,他是如何谦虚地向别人学习。所以为了传承用文言写成的古代文学、古代历史,古代科技,文言文对相关研究者爱好者就都具有天然的吸引力。如中医就要学习医古文,才能读懂和传承古代医学精华。已故中国科学院院士竺可桢研究中国五千年的气象变化规律,他就要查考古代历史书中的气象资料。
三、小学文言文教学实践的建议
我们在文言文教学中应力求贯彻教材编者的意图,重在立德树人,培养小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积累语感,掌握一定数量文言词语,借助注释,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老师们可以对文言文教学多考虑新的探索,这里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1、“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对文言文可以适当多读,甚至背诵。背诵是理解文言文的基础,先记住内容,再慢慢感悟。诵读和背诵的方法可以多样,如全班读,全班背;小组读小组背;最后一个人背诵或解释。类似课堂比赛,让学生有兴趣,无压力。学生的记忆力可能有差别,教师应该多鼓励学生的每点进步,适当时对文言文难点加以点拨。注意朗读文言文要讲究“断句”,读时应作适当停顿,速度较慢,抑扬顿挫,争取读得入情入境。提示学生在诵读时,要从能读通课文到读懂课文的意思,要特别留心在该停顿的位置要有停顿,然后要能从课文中领会其中的道理。
2、文言文的学习需要逐渐积累,循序渐进。如对三年级学生要求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正确流利地朗读,借助注释讲故事。教师可以有意识教给小学生一些学习方法。提醒学生注意,文言词汇有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的现象。如文言的“走”字,在现代汉语中是“走路”的意思,在文言中是“跑”的意思。又如文言的“妻子”,指妻子(老婆)和儿女,今义单指老婆。文言文中常见虚词“之乎者也”,有不同的用法,可以要求学生通过朗读,从语感体会其是代词,或是无实义的助词,或是语气词。难句要学懂,其中的实词、虚词要弄清楚。如出自《论语》的句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前四个“知”是动词,知道,懂得。两个“之”,它,代词,指孔子教给学生的学问。“是”,这。知:通假词,通“智”,智慧。“是知也”,就是个判断句。
鼓励有条件的学生自备《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华书局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1979年版),《古汉语虚词词典》(王海棻等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汉语成语小词典》(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教师可以做查词典的视频资料,投影到教室屏幕上,示范一下查字典词典的方法。也可以鼓励学生回家问懂查字典的人。
3、根据教学进度的许可,可以适当对相关的文言文进行扩展阅读。扩展阅读的文言文应该事先选择好。据我了解,金华市区的小学多有教师指导学生课内外阅读小古文的情况。如浙师大附小从低段开始学生每人有一本《文言启蒙课》(王崧舟总主编,浙江古籍出版社出版,共六册)。学文言文的时间安排比较随机,有时是根据课文的拓展,有时是与课文对比阅读,有时安排课余时间讲解。举个拓展阅读的例子,如读《囊萤夜读》后,拓展读文言文《凿壁偷光》(出自《西京杂记》卷二),两篇主人公都勤学苦读;读《司马光》后,扩展读《三国志》“曹冲称象”(出自《三国志·魏书·武文世王公传》),两篇都写了古代儿童的智慧;读《伯牙鼓琴》后,可以再读《史记·管晏列传》的“管鲍之交”,两篇中所写的朋友都有真挚友情。金华环城小学也有类似做法。从三年级开始到六年级每年学习一册《文言启蒙课》。时间安排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定。早读时间里可以让学生阅读或背诵。在语文课内,教师会结合语文教材中的文言文,讲解《文言启蒙课》中相关篇目。
高段的小学生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在课外阅读一些带今译的文言故事书。如笔者编著的《中国古代儿童品德故事读本》(浙江少儿出版社2015年版),体例是每篇有故事,原文,注释,助你阅读。原文都是小古文,适合小学生阅读。为了激励小学生课外阅读小古文的积极性,可以用故事会的形式,请小朋友来讲阅读小古文后掌握的故事。到了学期末,可以评选“小古文背诵达人”、“小古文博士”,发给小奖状。或者让学生介绍自己阅读过的小古文,写成手抄报,贴到班级指定的墙上,与同学交流。
4、小学语文教师要把教材入选的文言文读深读透,把学生引导好,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挤时间读点课外的文言文。浙师大附小倡导教师阅读国学文章,要求教师都会背诵文言文《学记》,并要考试。读《学记》后要做成微课视频,与师生共享。
如果教师想要继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建议读清代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两人选编和注释的一部文言散文选集《古文观止》。此书是流传广泛,影响深远,选篇较精的古文选本。所选200多篇短小精悍、琅琅上口的文章,在明代以前的文言文中有一定代表性。但其中有的评语今天看不一定恰当。另外也可以阅读当代李剑亮、张金泉、陈兰村编著的《古文观止新编》(浙江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这是在《古文观止》基础上重新选编的一个古文选本,共计篇目105篇,涵盖先秦至明清的散文佳作。各篇分作“题解”“正文”“注释”“译文”四部分。当然还可读其他古代散文选本,不一一例举了。
我想特别建议,有心要提高自己国学根底的小学老师可以用“一本打底”的方法。即选一本文言名著精读,尽可能读懂读透,在原有古代文学的基础上提高一步。中国古代文言文非常浩繁,一辈子也读不完。这就必须选
“点”精读,再根据需要泛读其他的书。
总之,小学文言文教学近几年在国家注重对优秀文化遗产传承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受到教材编者、教师和社会的重视。教师和学生对学习“小古文”的重要性和积极性正在提高,文言文的特殊吸引力正在被大家所注意。文言文有效的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们从实践中探索,总结,本文的建议只望抛砖引玉。
参考文献
1、 陈兰村 张继定著《古代散文概论》,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
2、 童志斌 著《文化取向的文言文课程内容重构》,上海教育出版社2020年12月版
3、 陈兰村 梅新林主编《中国古代文学》,浙江大学出版社2020年12月版